新闻 > 人物 > 正文

吴国光、陈奎德:怀念鲍彤先生

主持人:陈奎德

座谈人:吴国光博士,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博士;原中共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办公室成员,现任美国斯坦福大学中国经济与制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11月9日,鲍彤先生去世了,享年90岁。鲍先生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派领导人赵紫阳的得力助手,是因1989年"六四事件"被捕入狱的最高级别的官员,也是出狱后近些年来推动中国政治改革的标杆式的人物,是中国社会推动文明进步和民主自由的一面旗帜,是凝聚各界人士的一个精神中心,广受尊重。他的去世,真可谓"哲人其萎,大树飘零。"

一、鲍彤其人

1作为赵紫阳秘书的鲍彤

鲍彤对赵紫阳施行的改革开放政策的贡献

1980年代,在赵紫阳任国务院总理期间,鲍彤是他的政治秘书,辅佐赵紫阳对中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进行高层设计。许多重要决策出自其手,赵的许多重要文稿也是由鲍彤草拟的。他们两位高度信赖,早已超越了中共体制内领导人与秘书之间的关系,而升华为理念高度一致的知己关系,经受了重大危机的考验,称其为生死之交亦不为过。

2)作为中共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办公室负责人的鲍彤

鲍彤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设想:"改革就是改掉毛泽东的制度"。

他说:"在不愿意做奴隶的共产党员们支持'改革'的同时,另外一些坚持毛泽东身后中国人必须继续做奴隶的共产党员们对'改革'采取了完全不同的立场和态度——讨伐和镇压。以上这两种力量的消长,形成了1980年代'改革'潮汐的涨落"

鲍彤是当年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大脑

3)六四后作为民间精神领袖的鲍彤

鲍彤出狱后,很快成为中国民间众望所归的凝聚人物。他的丰富而久经考验的政治经验,深邃而准确的政治洞察力,睿智而成熟的政治智慧,成为在黑暗中引领灾后中国社会风向的强大精神引擎,和心理治疗的温润的港湾。

二、鲍彤先生与1989年六四事件

1鲍彤在1989年

鲍彤拟定赵紫阳会见戈巴乔夫的谈话稿。在文稿中写明了邓小平是作为中共最高决策者。把此事的缘由从1987年到1989年5月仔细梳理了其来龙去脉,阐述了何以需要写进谈话稿的基本原因。

此事对1989年事件的涵义?吴先生认为会谈中有此句与无此句,均不能改变1989年事件的结局。

2)鲍彤对六四事件的核心观点:

纽约时报(2018年5月23日)曾刊登李南央对鲍彤的采访。报道说,很多人认为邓小平之所以要镇压学生,是为了要保党、救党,但鲍彤认为,这是个误区。他说:"邓小平不是保党,而是要保他自己,保证他死后中国不出赫鲁晓夫,让他身败名裂。为了这一点,即使把党打得稀巴烂,用党的名义向老百姓开枪,他也在所不惜。"

鲍彤说,六四是邓小平为了他自己的利益,由他个人决定,由他个人发动的一次以群众为对象的军事行动。

鲍彤说:"这场政变的目的,就是邓小平要保存自己百分之一百布尔什维克的历史定位。为了这个形象,不惜扔掉自己的党。他自己明明清楚得很,一旦开枪,党就身败名裂。这谁不知道?连毛泽东都早就说过:谁向群众开枪谁没有好结果。"六四"的过程在现在看来,就是这样。"

吴国光(2019年6月):1989年六四前夕,中共内部曾发生一场由邓小平授意的军事政变,断绝走向民主化的道路。

按照中共党指挥枪的原则,赵紫阳是总书记应代表党。邓小平和几位元老,没经过中央全会就私下开会拿掉赵紫阳,而"政变"说,就是基于这个事实。

也有人对此有些不同意见,认为邓作为实际的最高统治者,拿掉赵的名义最高位置,称政变有些勉强。你的理由如何?

其实,这与戊戌事件慈禧剥夺光绪皇帝权力是一样的。历史上,也称戊戌政变。

三、鲍彤对现代中国的意义

1)人格风范

鲍彤之女鲍简在Twitter上表示,其父亲"对这块土地仍然充满希望",并引述他在几天前90岁生日时所言:"人是天地之间一个非常渺小的历史的存在……我的90不90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大家要争取的未来、要争取的今天,要在今天做自己能够做、应该做、必须做的事情,并把它做好。"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RFA中国透视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1117/1830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