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内科医师刘中平指出,不少民众认为心跳数应该每分钟72下,超过或低于都以为自己不正常,担心心脏有问题,甚至门诊也常有患者会问:“医师,我吃你的药之后心跳变慢了,这样会不会有危险?”
不要拘泥“72下”!人体心跳数大多在60~100下之间变动
心脏内科医师刘中平在粉专中提到,门诊中许多病人服药后,发现自己心跳变慢,都很担心会不会有危险,这其实是我们从小到大接受健康教育的影响,一直以来台湾的医学教育告诉大家,人体正常的心跳是每分钟72下,所以对于每分钟不是72跳的民众,不管是65下、78下、50下或是100下,都有许多朋友会担心自己是不是心脏有问题?
刘中平说明,其实人是动物,只要是活着的状态,心脏就会不停的跳动,而且会随着身体的情况和外界的环境影响而不断有心跳的自然变化,没有任何人的心跳会保持固定的一个数字,所以不要拘泥于“72下”这个数字,人体的心跳大部分会在60~100下之间变动。
患者吃药降低心跳,可减少心肌梗塞后的死亡率
而且心跳持续过高的人,未来发生心脏相关疾病的风险比一般人来得高;对于已经有心脏疾病的人而言,心跳加速,未来的死亡率会增加很多。近年的研究也发现,如果用药物来降低患者的心跳,可以减少心肌梗塞之后的死亡率,也可以减少心脏衰竭病人的再发病或是再住院的机会。
刘中平提到:“如果医师用药把你的心跳控制得低一点,这是为你的健康好,不要太担心。”目前医学界的共识是,对心肌梗塞的病人,心跳应该要控制在50~70下之间,而心脏衰竭的病人心跳,更应该要控制在50~60下之间,因为心跳过速,会影响到心脏的收缩循环,太快的心跳反而让全身的循环变得不好,心脏的舒张情况会变差,周边血管的张力也会受到影响,稍微稳定而偏慢的心跳,对心脏和血管的健康有很大的助益。
◎本文摘自/刘中平医师的心脏科笔记
◎图片来源/达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