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言论 > 正文

王庆民|中共国个人维权抗争的“内卷化”与政治性反抗的必要

作者:

简而言之,以上事件基本都是公民因为个人的直接利益受损,若干相同单位/小区/村镇有相同遭遇的人,为维护个人利益或小群体成员们的利益,而进行的抗争。而这些维权者目的,也都是直接且现实的,例如发放薪水、保障工资和福利待遇、将烂尾楼竣工交付、赔偿投资损失、拆迁安置补偿、禁止排污保护他们健康等。

其中为了小群体维权的抗争者,最终也还是为了自己。参与者基本都是自身(或起码其亲属)也是利益受损者。如果自身没有受害,即便其所在的某个群体(如单位、村庄)其他成员受害,这些没有受害的成员往往也并不参与同事/同乡们的抗争。

而维权抗争的小群体,规模往往在数人至数百人不等,基本都是同一个单位/小区/村庄/受害圈子的成员,抗议范围一般局限于工作单位、居住地、事发地,有时会前往当地政府或相关负责机构抗议。其中绝大多数(90%以上)规模都不超过100人,也基本不会在涉事地点和政府机构附近之外的地方进行抗议活动。

除了这些群体性抗争,还有更多个人的维权、举报、上访,原因更加多样,除和以上集体抗争类似的原因,还有遭遇冤假错案、要求工伤赔偿、反映被诈骗、政府乱收费等,以及控诉政府和公检法对侵害各种权利问题不作为、乱作为、包庇犯罪等。这些个人维权同样是因为个人权利受损、要求补偿损害。

个人和小群体维权抗争的缺陷和局限、政治性抗争的缺失

而以上这些或集体或个人的维权抗争,都基本没有政治目的、没有意识形态主张和口号,也没有提出代表更加广泛人群的、普惠性的、长久性的诉求。换句话说,他们都没有触及大多数问题的根本,即如今的政治体制和分配制度,也没有将矛头对准统治中国、决定政策方针和社会状况的中国共产党统治集团。

即便一些人提出惩罚某些官员和公务员的诉求,也都只是针对侵害自身权利的个别人员,而并无对政府和执政团队整体的批判。虽然不少人也知道官官相护和体制问题,但很少以正式方式提出否定政权合法性的抗议。相反,在许多维权活动中,还时常有“请共产党做主”、“求习近平/xxx官员做主”之类的标语口号。

其中形成维权小团体的,也只是简单的出于共同利益的短暂合作,而没有固定和长期的结社。尤其是工厂工人、外卖员、P2P受害者等相对陌生人组成的维权队伍,更是临时性的,得到补偿或被镇压后就解散的。有些维权团体没有被镇压或实现诉求,但成员没有心力继续,本就松散的维权团体就自动解散或“僵尸化”。

另外,许多不同个人或集体的维权活动之间,乃至同一抗议集体的内部,还存在利益的对立和现实的冲突。一些维权者还会提出无益于甚至有害于大众普遍利益的要求。

例如一些国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不仅要求足额发放工资,还要求落实各种政策优待,保障其远超普通民众、农民、非国企工人的收入和福利待遇;

一些前官员、干部、防疫“大白”,也上访维权、举牌举报,讲自己对党和政府的“功劳”,希望获得应有“待遇”;

一些小区业主,听闻自己所购同期房屋价格下降、新购房者购房价更低后,在小区和售楼处乃至政府部门抗议,要求开发商“不要降价”或“退还差价”;

一些居民反对在自己住宅较近地区建设变电站、电信基站、核电站、火葬场、垃圾填埋场、临终关怀中心,哪怕一些设施没有实际危害,还有一些则是必然需要建设;

……

这些人的维权要求,是损人利己的、以损害无辜者或更加弱势者利益为代价的。例如一些国企“工人贵族”和干部,劳动价值不抵收入,其获得的收入,需要从全体纳税人那里支取;他们得到的“待遇”,往往是凌驾于平民百姓之上、远比非国企工人和农民优厚的;他们所“维”的“权”,往往不是正当权益,甚至是特权。有些人,则是在反智思维和邻避心理下追求排他性的目的、逃避公共责任。

而那些未损害他人利益和未追求特权的维权活动,其出发点和落脚点也都是为了个人/小群体的利益,通过各种方式向政府施压,以满足其特定的少数人的诉求。而这也意味着,其他同样处在体制性不公不义环境中的大多数人,并不能从其维权中获利。

进一步说,由于中共政权惯常以“拆东墙补西墙”、动用公共资源来“维稳”和平息事态,这些个人和小集体维权者的活跃,在部分达成维护自身利益目的时,客观上还让更多相对更为弱势、沉默无声、种种原因无力维权的人受损更多,以自身的“失”承担了维权者“得”的代价。而且中共维稳不惜代价,无论对上访者/维权者是压制还是安抚,包括处理纠纷过程中的人员和经费使用,都会花费巨量金钱、人力物力,代价当然也是全体纳税人埋单。而一些官员、打手,反而可以从对上访者/维权者的镇压中获得利益,包括“维稳经费”和官职升迁。

而不同身份的维权者之间、相同身份和维权原因的不同个体之间,往往也会争夺舆论的关注、第三方的声援,相互形成竞争关系,试图最大限度获取本已受限的关注度和支持。虽然有时不同维权者也会形成某种联动和呼应,但显然也存在冲突,整体上是不利于维权者得到关注和帮助的。

那些缺乏发声技巧、其事件没有特别亮点的个人维权者或小群体,他们的苦难和诉求,往往被更吸引眼球的维权者/小群体及热点事件的舆论声浪掩盖了。这些被忽视的维权者,也恰恰占了大多数。他们的抗争往往因为缺乏关注而失败,既是因为那些成功的抗争者的抗争成果不能惠及他们,还在于那些得到关注的抗争者客观上挤占了舆论焦点和各方支援。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议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4/0908/2100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