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中国文化 > 正文

耳熟不能详的15个小知识

1.“不倒翁”

韩非子在《和氏》中记载,春秋时,楚人卞和得到一块玉璞,献给楚厉王。厉王认为是块石头,下令砍掉卞和的左脚。楚武王即位,卞和又献玉璞。武王也认为卞和骗他,下令砍掉卞和的右脚。及至楚文王即位,知道原委后命玉匠将玉璞剖开,果然石去玉现。楚文王称赞说:“卞和真是个扳不倒之翁也。”此后人们便用“不倒翁”喻指那些不屈不挠的人。(摘编自《郑州日报》)

2.“大雅之堂”在何处

北宋时期,文学家黄庭坚在被贬谪涪州(今四川涪陵)期间,他“欲尽将杜子美两川双峡诸诗,刻碑藏蜀中”。眉州丹棱县名士杨素闻之,专往请黄庭坚挥毫落墨,由他在家乡丹棱笔架山刻碑建堂珍藏。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全部工程竣工。黄庭坚为之题名曰“大雅堂”。他认为杜诗与《诗经》《离骚》乃一脉相承,只有这些作品才是“大雅”之作,才有资格登堂入室。此后,人们遂借能不能“登大雅之堂”来评说一件作品是高雅还是粗俗。(摘编自《百科知识》)

3.“两面派”原本是两面牌

元朝末年,元军和朱元璋的起义军在黄河北岸展开拉锯战。今天你攻占了怀庆府,明天我抢回来,后天你又攻占了。这些军队每攻下城池都要当地百姓表态效忠。元军来了,百姓做块木牌“保境安民”,起义军来了,百姓再做块木牌“驱除鞑虏”。后来双方进出太频繁,有人图省事,就在木牌的正面写上“保境安民”,背面写上“驱除鞑虏”,谁来了就按谁的意思说,此即“两面牌”,后来渐成“两面派”。(摘编自《同舟共济》)

4.“玉米”

当年八国联军进京,慈禧太后仓皇出逃,当日夜宿京郊西贯市村,村民奉上蒸熟了的玉米面窝头。饥肠辘辘的慈禧捧着热气腾腾的大窝头,甚觉可口,问这是什么做的。李莲英答曰,这是棒子做的。太后听罢言道:这么好吃的东西,为什么叫棒子,改叫“御米”吧。久而久之,“御米”写作了“玉米”。(摘编自《赣西晚报》)

5.“犬子”是司马相如的小名

据《史记》记载,司马相如“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也就是说“犬子”其实是他的乳名。他长大后仰慕蔺相如的为人,自己更名为相如。随着司马相如的成名,“犬子”不断为人所知。因为司马相如的巨大影响,人们谦称自家儿郎,纷纷用上了“犬子”一词,竟一时蔚然成风,传至于今日成为日常用语。(摘编自《这个词,原来是这个意思》)

6.“空手套白狼”本是褒义词

“空手套白狼”在今天是一个贬义词,比喻不做任何投资到处行骗。但这句俗语原本可是个褒扬之词。在古代,白狼是一种祥瑞的动物,它的出现往往和圣人或者改朝换代联系在一起。《帝王世纪》记载:“汤得天下,有神獐、白狼衔钩入殿朝。”据《国语·周语》记载:周穆王征伐犬戎,得到了四头白狼、四头白鹿,非常高兴地凯旋了。“空手套白狼”因此成为一句褒奖之语,褒奖那些能够空手把象征祥瑞的白狼套住的有道国君和勇士。(摘编自《文史博览》)

7.“小鸟依人”最早形容男人

《说文解字》说:“雀,依人小鸟也。”这是“小鸟依人”一语的最早出处。麻雀之所以“依人”,当然是因为凡人所居之处都能找到吃的。“小鸟依人”第一次用在人身上出自唐太宗李世民之口,且是形容男人。

有一次唐太宗和大臣长孙无忌品评当朝人物,评论到著名书法家褚遂良时,李世民说:“褚遂良鲠亮,有学术,竭诚亲于朕,若飞鸟依人,自加怜爱。”褚遂良是李世民的书法老师,他也像麻雀一样栖宿在皇帝身边。用“小鸟依人”形容他,这是等级制造成的视觉效果。(摘编自《这个词,原来是这个意思》)

8.报到为何又称“点卯”

“点卯”这个说法与古人的作息时间有关。“卯”是古代计时中的“卯时”。古代计时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卯时就是早上5点到7点。古时官署衙门通常在卯时开始办公,办公第一项就是点名,因此在卯时点名被称为“点卯”。慢慢地,各行各业都借鉴“点卯”的说法,规定早上点名。(摘编自《百科知识》)

9.卖瓜的“王婆”原来是个男的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这个俗语表达的意思浅显自明,不知道的人很少。但是,这个俗语中的“王婆”是个男人,恐怕知道的读者就很少了。

王婆本叫王坡,是北宋年间陇西地区的一个瓜农。因为他说话絮絮叨叨,长相举动声音形同女人,做起事来又总是婆婆妈妈的,人们就送了他一个别号——王婆。王婆种的瓜当时叫胡瓜。那时,陇西常有战事,王婆为了避难,就迁到了汴京乡下。但胡瓜的外表不太好看,中原的人都不认识这种瓜,所以尽管胡瓜很甜,还是没有人来买。王婆的瓜卖不出去,就很着急。于是,他向来往的行人一个劲儿地夸自己的瓜怎么好吃,并且把瓜剖开让大家品尝。品尝者觉得像蜜一样甜。于是,一传十、十传百,王婆的瓜摊生意越来越好。

一天,神宗皇帝出宫巡视,一时兴起来到集市上。只见有一处挤满了人,便问左右:“何事喧闹?”左右回禀道:“启奏皇上,是个卖胡瓜的引来众人买瓜。”皇上心想什么瓜这么招人,就走上前去观看。只见王婆正在连说带比画地夸自己的瓜好。见了皇上,他也不慌,还让皇上尝尝他的胡瓜。皇上一尝,果然甘美无比,连连称赞,便问他:“你这瓜既然这么好,为什么还要吆喝不停呢?”王婆说:“这瓜品种中原人不认识,不吆喝就没有人买了。”神宗听了感慨地说:“看来好东西也得像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不夸就没人买。”于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很快传遍四方,直到今天。还有一个“老王卖瓜,自卖自夸”的说法,不说老李、老张卖瓜,其原因也出自于此。(摘编自:新华每日电讯9版)

10.“老佛爷”称呼的由来

我国历史上历代帝王除了有“庙号”和“谥号”外,有些帝王还有其他一些“特称”。如宋代皇帝的特称叫“官家”,明代皇帝的特称叫“老爷”,而清代皇帝的特称则叫“老佛爷”。

现在有些历史小说、电影、戏曲中,把慈禧太后称作“老佛爷”。实际上,“老佛爷”的称呼不是慈禧的专用。因为清朝各代皇帝的特称都叫“老佛爷”。清朝帝王之所以用“老佛爷”这个称呼,是因为满族的祖先——女真族首领最早称为“满柱”。“满柱”是佛号“曼殊”的转音,意为“吉祥”。后来,有的显赫家族,世袭首领,起名就叫“满柱”。满清建国后,将“满柱”汉译为“佛爷”,并把它作为皇帝的特称。光绪初年,慈禧太后想二度垂帘听政,但慑于朝中有人反对,终日闷闷不乐。太监李莲英猜知其心事后,便令人在万寿寺大雄宝殿后面建了一座佛。之后,李莲英禀告慈禧说,万寿寺常有佛光显圣,请太后前往观看。

慈禧驾临万寿寺后,未见佛光,大怒。李莲英忙将太后请入三世佛像后,果见一慈眉善目的观世音坐在殿中央。此时寺中的方丈主持,朝廷的重要文武大臣也在这里。李莲英大声喊道:“老佛爷到!”众人即刻跪伏高呼:“恭迎老佛爷!”慈禧见状明白了大半儿,故意问:“你们迎的是哪位老佛爷啊?”李莲英说:“您就是当今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呀!”大臣们也说:“如今先皇驾崩,新皇尚幼,国不可一日无主,臣民们请您垂帘料理朝政,救庶民于水火之中。”这一席话说得慈禧心花怒放。自此,老佛爷这个称号传遍京城,慈禧也就心安理得地垂帘听政了。(胡万里)

11.哪壶不开提哪壶的由来

“哪壶不开提哪壶”是比喻人与人之间不应该提及别人的隐私缺点问题,该说的说,不应该说的不说。

据说,早年有父子俩开了间小茶馆,虽说本小,门面不大,可是由于店主热情和气、诚恳实在,加上水沸杯净,开门早、收摊晚,小茶馆越办越兴旺。 知县白老爷是个贪财好利的官儿,整天不掏钱的大鱼大肉吃足了,便到小茶馆来喝茶。他一个人占一个桌子,骂骂咧咧不说,还得来点儿花生米、豆腐干什么的就嘴儿。茶喝够了就扬长而去———白喝。白老爷天天来白喝,这父子俩可怎么受得了啊,却又惹不起他,只好忍气吞声。不久,小茶馆的老掌柜病倒了,便让儿子司炉掌壶,应付生意。这几天,白老爷一端起茶杯,就龇牙皱眉吧嗒嘴,说:“这水也没开,茶也没味儿。”小掌柜说:“老爷,茶,还是天天为您准备的上等龙井;水,还是扑腾扑腾泛沸花的开水,怎么能没味儿呢?”过了几天,白老爷来得少了;又过了几天,白老爷渐渐不来了,小茶馆又恢复了往日的兴旺。

老掌柜病愈后,便问儿子:“白老爷为什么不来了?”儿子机灵地一笑,说:我给他沏茶,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从那时候起,这个故事就跟这句话一样,四下传开了,越传越远。

12.谁是第一个乘龙快婿

相传二千多年前春秋时期“吹箫引凤”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一直被后人所传诵,家喻户晓的成语“乘龙快婿”和“龙凤呈祥”均出自该传说。

相传春秋时代,秦穆公有个女儿,聪明美丽,非常喜欢音乐。她有一块珍贵的碧玉,每天带在身边,她的父亲就给她起了一个名字叫弄玉。一位工匠用这块玉石为弄玉做成了最好的碧玉笙(shēng,乐器),声音非常好听。弄玉刻苦学习吹笙,不久,就吹得非常好听了。

小公主转眼已满周岁,后宫嫔妃们把美玉连同一些珍藏在玩物放在一个盘子里端到公主面前,让她“抓周”。小公主对盘子里的其他玩物一概视而不见,唯独对那块美玉倍感兴趣,抓在手中,玩弄不舍。因此,秦穆公就为女儿起名弄玉。弄玉长大了,姿容绝世,聪明无双,通晓音律,喜好吹笙,不经乐师指点,就能自成音调。秦穆公非常高兴,命能工巧匠,把那美玉精心雕琢成玉笙,赐给女儿。弄玉吹起玉笙,声音清婉如同凤鸣,秦穆公更加钟爱女儿,就在宫中建造凤楼,供女儿居住,楼前还筑有高台,名曰凤台。弄玉15岁那年,秦穆公欲为女儿召邻国王子为婿,可是弄玉却发誓说,非通晓音律者不嫁。秦穆公派人四处寻访擅长箫笙的人,但却都不能如愿以偿。有一天夜里,弄玉在凤楼凭窗远望,但见天净云空,月照如镜,弄玉惜此良辰美景,让侍儿焚香一炷,取下碧玉笙,临窗吹奏。笙声婉转清越,响彻天际。此时,夜风习习,月色溶溶,忽然东方天空似有乐声飘来与玉笙和鸣,其声若隐若现,若远若近,弄玉心生奇怪,就停止吹笙而静心聆听,那空中的乐声也就停止,而余音依然袅袅不绝。弄玉临窗迎风,惘然若有所失,一直到月亮偏西,香炷然尽,这才将玉笙置于床头,怅然入睡。刚入梦乡,就见东南方向,天门洞开,五色霞光,照耀如昼。一位羽冠鹤的俊美男子,骑着彩凤,自天空徐徐而降。待落在凤台之上,弄玉急忙迎上前去,只听那男子说:“我是太华山的主人,上天命我与你缔结姻缘,相会之日在今年八月十五,至时我会如约前来。”说完,那男子从腰间解下一支赤色的玉箫,依栏吹奏,那只彩凤也伴随着乐声翩翩起舞,舒颈长鸣。凤声箫声和谐如一,抑扬顿挫,声声入耳。美妙的乐曲使弄玉如痴如醉,神魂颠倒,不觉问道:“何曲如此美妙?”男子回答说,“此为‘华山第一弄’也。”天亮后,弄玉把梦中情景告知父王,穆公就派朝臣百里孟明以公主所描述的梦中男子的形象,到华山寻访。

百里孟明来到华山,有一樵夫告诉他说,华山中峰明星崖有一位隐士,每天晚上都依岩吹箫,箫声悦耳动听,响彻天寻,美妙的曲调能使百鸟和鸣,凤凰声舞,也许他正是你要寻访的人。百里孟明来到明星崖下,果然见一人,羽冠鹤,玉貌丹唇,神态超凡脱俗,气度潇洒文雅。孟明连忙上前施礼叩问姓名,那人回答说:“姓萧名史。”并问:“君是何人,到此何事?”孟明回答说:“我是秦国右庶长,复姓百里,名视,字孟明。我主为爱女择婿,必欲通音律者为配,闻君精于音乐,便受公主之命,前来迎君百宫一会。”孟明引导萧史入宫拜见穆公。萧史说:“臣山野匹夫,不知礼法,愿听从君王教诲。”穆公见萧史举止不凡,一言一行,皆有离尘绝俗之韵,心中先有三分欢喜,得知萧史善于品箫,便争于心神领会。萧史取出紫玉箫一支,其箫玉色晶润,赤光照耀,炫人眼目。奏第一曲,清风习习而来;奏第二曲,彩云四合;奏第三曲,只见白鹤成对,翔舞空中孔雀数双,栖集殿前。一时百鸟和鸣,经时方散。穆公直惊得目瞪口呆,忙请女儿帘后窥视。弄玉告诉父王,此人正是梦中之人。于是秦穆公便令左右服侍萧史沐浴洁体,更换新衣,当即送至凤楼,与弄玉成婚。此夜月圆于上,人圆于下,夫妻情投意合,美满无比。

第二天早晨,穆公拜萧史为大夫。萧史虽列朝班,却不参朝政,每日只居凤楼,但却不食五谷。弄玉却学他的养生导气之法,渐渐地也能绝粒避谷。有一天晚上,夫妇月下箫笙和鸣,只见有紫凤飞来落于凤台之左,赤龙飞来落于凤之右。萧史说:“我本是天上神仙,上帝看人间史籍散乱,命我下凡整理。因我整理史籍有功,便成了华山一主,又由于天作之合,与你成就了这段姻缘。然而天廷有命,我不能久恋尘世,今龙凤来迎,可就此离去。”于是,萧史乘龙,弄玉跨凤,离开凤台,翩翩而去。当时的人们便把萧史称为乘龙快婿。

秦穆公知女儿随萧史去了华山,长呈短叹。他知道与女一别,定是永诀,便令人到华山寻找女儿的踪迹。然而除了每天夜晚自华山中峰传来的笙箫和鸣之声,其余一切,皆杳然无闻。于是穆公就令人在中峰明星岩建玉女祠,以示纪念,今天玉女祠依然存在。祠前还有玉女洗头盆、玉女石马等景观,可让游人一饱眼福。也因为弄玉在中峰居住的缘故,华山中峰又名玉女峰。

13.名人如何解释“政治”与“军事”?

2005年9月9日戴诚一行去毛主席纪念堂献了花篮,然后他们去了毛主席生前的厨师开的饭店。毛主席当年的几位警卫战士,其中一位是政委都在场。政委后来和大家坐在一起讲毛主席。政委讲述了一件毛主席谈“政治”的事:胡耀邦要去任中央党校的校长了。毛主席说要考他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你要做党校校长了,要讲政治了,你要研究一下政治是什么?”胡耀邦回去就翻资料查文件,写了个东西。毛主席说“你那个太复杂。这样讲怎么听的懂?政治是什么?政治就是把拥护支持自己的人搞的多多的,把敌人搞的少少的。”

毛主席又问胡耀邦“军事是什么?”胡耀邦又回去研究,把孙子兵法,古今中外能找的兵书看了看,又写了个东西。毛主席说“哪里有那么多?军事就是: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毛主席的这两句话,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解释了什么是政治、军事,很深刻、很哲理。(来源:孔庆东_新浪博客)

媒体披露政治的三问三答还有:上个世纪40年代末,有一天,毛泽东问秘书田家英什么是政治?这不是一个平常的问题,当时政治家和学者对政治各有各的定义,莫衷一是。田家英毕竟博览群书,一口气说出了许多有关政治的阐述,并一一作了评价。毛泽东摇了摇头,笑道:“政治也没有你说的那样复杂,我们的政治,就是怎么令敌人越来越少,令同志越来越多。朋友多的政府就是好的政府,敌人多的政府就是坏的政府。”

还有人说:阎锡山问幕僚赵承绶“什么叫政治?”赵也引经据典,滔滔不绝。阎锡山笑了:“没有那么复杂的!所谓政治,就是让对手下来,咱们上去。”阎又问赵:“什么叫宣传?”赵又洋洋洒洒,说古论今。阎更加不屑:“没有那么复杂!所谓宣传,就是把别人说得一无是处,氢自己说得完美无缺。让大家都认为咱们好,别人都不好!”

小布什的女儿詹娜曾问小布什:“爸爸,您说说什么是政治吗?”小布什笑了打了一个比方:“政治好比我们的家,挣钱养家糊口的爸爸是国民,拿挣来的钱维持家庭生活的妈妈是政府,而你就是总统,找借口,设立各种名目去花国民和政府的钱。”詹娜听后似懂非懂,又问:“那我的现任男友算是什么呢?”小布什答:“是暂时性‘国际盟友’。”(编自:蒋骁飞文)

14.玉体横陈由来

冯小怜是南北朝北齐后主高纬的妃子,非常得宠。一次,高纬为了让人们都知道冯小怜是怎样一个尤物,便让她除去衣衫,裸身躺在隆基殿上,请大臣们来观看。公元575年(北齐后主武平六年),北周武帝大举进攻北齐,情况十分危急,后主仍与冯小怜去打猎玩乐,终因贪猎而贻误军机亡国。后来,李商隐有诗感慨:“小怜玉体横陈时,已报周师入晋阳。”“玉体横陈”一词由此传开。(摘编自《新乡日报》)

15.“掩鼻之计”上演血淋淋宫斗

《战国策·楚四》记述了楚王夫人郑袖妒害美人而采取的掩鼻之计。魏王送楚王一美女,楚王很喜欢。楚王夫人郑袖却谎说:“大王非常喜欢你,但讨厌你的鼻子。你见大王时捂住鼻子,大王就会更宠爱了。”于是美人常常捂住鼻子。楚王追问郑袖,她又骗说:“不久前新人曾说讨厌闻到大王的气味。”楚王发怒割掉了美人的鼻子。(摘编自《知识窗》)

责任编辑: 宋云  来源:网文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3/0721/320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