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长篇连载 > 正文

重生手记:一个癌症患者的康复之路 第 3 章 第二部分

第1节改变了对癌症的看法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医生们说的“三月大限”越来越近,奇怪的是,我却没有闻到一点死神的气息。

为了印证我的“感觉”是否准确,我们决定来一次“临床检查”。于是我们再次去看李金大夫。

“你可把我们吓坏了。”当我朝她走过去的时候,她用一种轻快的口吻对我说。我注意到她的两眼直瞪瞪地看着我。时隔两月未见,现在,她由于我的步态稳健而满脸惊讶。

我自豪地宣布:“我的症状减轻了。”

我们都笑了。我赶紧把身体变化的诸多细节说将出来,她耐心地倾听。在问了我几个问题之后,她打开病例,重读她当时写下的会诊记录。然后她抬起头来看着我说:“好吧。咱们再重新检查一遍。”

她说话时,我从她的眼睛里而不是从她的话语里看到,我们两个月来的“自我观察”将会接受一次严格挑战。

也许我的感觉神经欺骗了我,我的那些所谓“逐渐好转”的迹象,只不过是久病不愈造成的麻木不仁?

也许我的心理状态正在左右我的判断力,因为,内心深处那种对于乐观结论的期待,的确会误导病人产生种种生理方面的错觉?

不管怎样,我已经学会站在医生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已经明白,所谓“症状”就是疾病给人体造成的种种生理反应,所以不能指望病人的感觉和陈述就能形成结论,还要依靠精通专业而又无微不至的医生亲自验证,也就是所谓“临床检查”。他们首先会把你身体的某些器官作为检测的重要目标,要求你做出各种动作,通常还会借助于形形色色的检测工具,触动你身体的各个部位,逐一观察你的反应。对于脑神经损伤的患者,通常最重要的反应会出现在眼球、面部神经、伸展四肢时的平衡机能,以及身体表皮对于异物刺激的敏感程度,等等。这种反应的正常与否,被医生以“-”或者“+”的方式记录在案,将若干次检查结果联系起来加以比照,就能判断病人的症状究竟是恶化了还是在好转。换句话说,如果我自己的感觉不能被这一检验程序证实,那么一切都是白搭。

对于医生来说,这是一套严格精准的程序、具有相当的确定性,然而它却并不复杂,也不需要病人额外的花费。它所要求的不是高精尖的设备和技术,而是专注、耐心、无微不至、见微知著,以及愿意把更多时间用在病人身上却不能多挣钱的职业精神。可惜的是,大多数医生都有过分依赖现代扫描仪器和黑白影像胶片的倾向,漠视病人的直觉和陈述。

当然,医生和医生还是不一样的。这取决于他们的职业精神和道德水准,也同各自所处的位置和环境有关。单就大脑疾病来说,我总觉得神经内科的医生通常能够更耐心地面对病人。他们不比那些外科医生,不能锯开你的脑壳,却又要判断你的疾病,所以除了把更多的精力用来检查你的生理症状,别无他途。

我们很幸运,从一开始就遇到了李金大夫。当我们的陈述和她的专业经验不能吻合时,她的眼睛里也会流露出怀疑,但她没有医生潜意识里的那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她会微笑着说:“好吧,让咱们再重新检查一遍。”——就她像现在所做的一样。

李金大夫把手中的笔直立在我眼前,让我把眼球跟着她的笔左右移动。她把脸凑过来,在距离我很近的地方,全神贯注地盯着我的眼睛。

“眼睛还真有好转!”她说,声音中透着明显的惊喜:“正面已经没有震颤了。左侧还有震颤。右侧基本没有,在最边缘还有一点。”

这项检查的名目,按照医生术语叫做“眼震”。它是指,脑神经损伤导致患者无法控制的眼球颤抖,通常在斜视时更加明显,由此造成视物移动、重影和眩晕。

这是脑瘤的典型症状之一。所以,它的“好转”很自然地让李金大夫感到意外和惊喜。

接着我们比照着病例上记载的检查项目,依次重新开始。有了前次的经验,我已驾轻就熟,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首先,两臂向前平伸,单腿独立,两脚在一条直线上交替行走。然后,脱去鞋袜躺在病床上……

她注视着我独自做完这一切,走过来,拿出她那探寻人体的“神秘武器”,试探地触碰我的身体,一边刺探一边观察我的肌肤反应。我能感到有个钢针一般的东西刺在皮肤上,脸、脖子、胳膊,腿,手、脚……我惊讶地意识到,那种又疼又痒的感觉是那么精确清晰。

“原来有的一些不好的症状,现在减轻了。”她惊叹,“原来没有的不好的症状,现在还是没有。”

这是具有专业水准的检测!它有前次的检测结果作为比照!毫无疑问,我的身体发出的声音没有欺骗我!它被“临床检查”证实了!

但是在李金大夫看来,事情仍然让人难以置信。她试图寻找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局面。

“你有没有用激素?”她问,接着又解释,“激素具有消肿的作用,所以有可能在短期减缓病人的症状。

“没有!”

“有没有用消炎药?”

“没有!”

“有没有吃过任何抗癌药?”

“没有!”

我老实但却有点自豪地回答。

分手的时候,我直截了当地问她:“您现在还坚持您原来的诊断吗?”

“你们要准备接受各种可能。”她不无谨慎地说,“不过,即使是肿瘤,现在这种情况也是好的。说明病人有抵抗能力。”

走出医院时我们浑身轻松。尽管医生没有给我们任何一句可以扭转乾坤的话,我们仍然感觉此行得到了很多很多。我们甚至开始讨论“癌症究竟是不是绝症”。

第2节医生也会犯错误

要说医生会犯错误,甚至犯低级错误,也许会让一些医生不以为然。

在我求医问药的日子里,很多医生都会告诉我几个妙手回春的故事,给我留下神医良药的强烈印象,却很少有哪位医生对我讲述他的“医治无效”的记录。至于“误诊”“误治”的病例,那就更不可能从医生的嘴里听到。

我不懂医,也没有过专门的调查和研究,所以在很长时间里不能解开这个疑问,只能凭借常识和逻辑来推断。没有一个医生会只有“治愈率”而没有“医治无效率”,也没有一个医生会永远正确没有失误。

事实上,你的医生所犯的错误,可能会让你遭受更多的痛苦,甚至可能会让你更快地丧命。

问题在于,除了少数明显的医疗事故,医生的大多数错误,要么不会造成可以明确界定的后果,要么可以用“医治无效”来掩盖。

医生为什么会犯错误呢?

除了我们已经感受到的“门户”与“割据”(严格说来,这不是哪一位医生造成的)。还有一些,和医生自身修养有关。

我想,我没有资格评价医生的专业水准。不过,我总担心,有一些非医学的因素,可能导致医生的不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现在我就尝试着列举几个:

——受制于人性方面的弱点。

医行天下者说到底不光凭借科学,还须有一份爱;不光是物质的,还是心灵的。所以,决定医生高下的不仅仅是医术,还有操行。

请记住,医生不等于医学。

医生=医学+人。

有一件事是确定无疑的。医生在和病人相处的时候,不仅受制于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经验多寡,而且也受制于他们作为人的长处和短处。从医学的立场上看,医生是权威。从人性的角度来度量,医生和他们面前的病人没有什么不同。

可是很多癌症患者都不曾独立地思考过这件事,尤其不会想到医生也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医生的专业和经验也会受制于人性方面的弱点,甚至会因此走了样。

——在病人面前的职业优越感。

拥有一份好的职业,很容易让人产生优越感。

医生喜欢危言耸听,有意无意地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架势。这是他们的职业习惯,或者叫做职业优越感。

大多数病人没有医学常识,精神萎靡,反应迟钝,看上去像个弱智者。这又助长了医生的优越感。

在通常情况下,医生的职业优越感只是给病人带来心理上的不舒服,不会造成更坏的结果。我们也不必介意。可是,如果一个医生因此便以为自己无所不知,文过饰非、不接受新事物,不承认自己也有不懂的东西,甚至在病人面前不懂装懂,那就注定会有更大的犯错误的概率。

——医患之间严重的供不应求造成了普遍的麻木和厌烦。

医生也是凡人,不是菩萨。每天面对这一切,见多不怪,不免麻木和厌倦。

久而久之,也难免把门诊当作例行公事,而不是救死扶伤;把病人当作一个病例,而不是一个人。所以他们在病人身上投入的只是时间和技能,而不是感情。

——利益的纠葛。

你有没有考虑过,是谁在告诉你只有手术和化疗能够拯救你的生命?是那些以手术和化疗为生的医生。你有没有考虑过,是谁在宣扬各种各样的“抗肿瘤特效药”?是那些以这些药物谋取利润的制药厂和经销商。

在今天的中国,求医问药已经成了一种极富诱惑力的市场需求。

对一些人来说,疾病是肉体和精神的折磨,是倾家荡产的危机,是死亡的威胁。但是在另一些人眼里,它却是名利场上的一个良机。对他们来说,你的出现只不过为他们增加了一个病例,或者是一棵极富潜力的摇钱树。

责任编辑: 宋云  来源:凌志军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4/0305/377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