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饮食文化 > 正文

只闻其“声”?传说中的满汉全席

作者:

32道满汉全席。(徐乃义/大纪元

传说中的满汉全席,只听说过,没见过,更没有人尝过。所以,当诸葛先生看到桌面上亮出的牌,画着一顶清朝官帽套在一个磁帽筒上,磁筒上一行文字:“满汉全席只是一个传说”。当下,他傻眼了。

所谓的满汉全席,其实是老北京的相声演员编的一段“贯口”(注)词,罗列了大量的菜名,名字就叫“报菜名”。其实,大清朝的宫廷筵席尽管登峰造极,但却压根儿没有什么“满汉全席”。

根据肃慎先生的说法,这个“报菜名”是上世纪二○年代北京的著名相声演员万人迷所创,这套“贯口”流传下来,传来传去竟被讹传为“满汉全席”了,也就是大家听相声演员口若悬河地报菜名,过会儿耳瘾,在想像中搓一顿根本就不存在的盛大饭局。

其实,清人入关之前,宫廷宴席非常简单,露天铺上兽皮,大家围拢一起,席地而餐。入关后,开始讲究皇家气派,于是参照古制专设光禄寺卿,负责国宴事宜。而根据《大清会典》的记载,光禄寺排的筵席分满席和汉席,唯独没有满汉全席。满席分六等,最高等级是每桌价银八两;汉席分五类,价银略低于满席。

这两种宴席都是分开的,就好比中菜和西菜不混合一样。康熙在位期间,举办过三次邀请全国七十岁以上老人进京参加的“千叟宴”,也都是分开进行,你选择满席就去满席上吃,喜欢吃汉菜就上汉席。至于满席和汉席都上哪些菜,这里也不能一一罗列,感兴趣的可以去看末代皇帝溥仪写的书《我的前半生》,里面有详尽记载。

相声演员口里的“满汉全席”,其实也就是借了满席和汉席这两个名字,说的并不是宫廷菜,而是扬州盐商的大厨房筵席。

扬州这个城市在今天已经算不上一线城市了,但从隋唐以降的整个封建时代,它可真是个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所谓“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尤其是扬州盐商,个个富可敌国,生活上也是穷奢极欲。扬州盐商的“大厨房”专为到扬州巡视的六司百官所办,也就是官商勾结的产物。为了拉拢官员,盐商们把满席、汉席上的珍品集于一席,后来就成为大型豪华宴席的总称。

乾隆南巡以后,这类所谓的“满汉全席”就由扬州发韧,并开始在各地流行,当然了,各地的菜单也不尽相同,但诸如清炖一品燕菜、南腿炖熊掌、红扒大裙翅、干烧大网鲍鱼、烩蝴蝶海参、炒梅花鹿丝、烤乳猪等等,却都是必备的,反正一句话:什么贵就上什么。

而且,因为菜肴繁多,一顿不能竟餐,往往需分早、中、晚全日进行,甚至要分两天吃完,多者可延长至三日才终席,就这么活生生把一个大清朝给吃没落了。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孔老夫子也不反对,吃货们就要在吃中吃出精致、吃出文化来,但像这样沦为饕餮之徒,诸葛先生也暗自摇头。

还是让满汉全席永远成为一种过去的传说吧。

注:对口相声的一种形式,要一口气说出一连串名词,有一气呵成的感觉。

责任编辑: 时方  来源:摘自:《吃货简史》,商周出版提供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227/1562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