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养生 > 正文

悲剧!43岁医生猝死离世,提醒:猝死之前,身体会发出5个信号

一袭白衣,护一方平安。白衣天使默默无闻地奉献自我,他们拯救了无数的生命,可是,却也逃不过疾病的魔爪......

2021年12月18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杨泽辉医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年仅43岁!

12月18号,杨泽辉医生还在为患者进行检查和诊疗,19日凌晨却突发心脏病,因公殉职。

2006年,研究生毕业的杨泽辉成为了一名医生。15年来,他兢兢业业,救死扶伤。从甲流到新冠,从武汉到新疆,他总是一次次冲锋在前线,成为那最英勇的逆行者。疫情中的生死鏖战他挺过来了,突发的心脏病却让他的生命在43岁戛然而止。

杨泽辉的生命短暂但璀璨,他的离世令人痛惜,但这同时也引起我们的反思,猝死离我们并不遥远。

一、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达55万

多数人对“猝死”都是一知半解。其实,“猝死”在年轻人群体中并不少见。很多人都是因为突然的“不舒服”,便一睡不醒。

国家心血管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中显示:1/4的冠心病首发症状是猝死,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达55万。相当于每天约1500人因心脏骤停而离世。

二、猝死高发?或是这4个情况下导致

猝死事件让人胆战心惊。那么,导致猝死高发的因素都有哪些呢?了解以下4点,或许能帮助你远离猝死。

1.不良生活习惯

不健康的饮食,日夜颠倒的作息时间,久坐不动等都可能是引发猝死的高危因素。长期大量吸烟喝酒的人,自主神经功能很容易受到损伤,一旦受损严重,就会加大心脏性猝死的风险。

长期高热量饮食、久坐又不运动、频繁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慢慢侵袭我们的身体。可能在管壁及血管外侧,已经沉积大量的脂质斑块,这就如同在身体里埋下多个“炸弹”。当“炸弹”突然爆炸,无法及时就医,就会导致猝死的悲剧。

2.竞技运动

运动时,运动激素快速上升,刺激心跳加速,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舒张期变短,血流流入冠状动脉的时间缩短,如果心脏有潜在或明显问题时,可能会造成缺血,严重时引发猝死。

因此,体育运动要适量,不要让身体超负荷运转。尤其是有心脏相关疾病的人群,更要提高警惕。

3.气温骤变

夏季时,天气炎热。大量出汗,会导致体内血容量减少,很可能诱发猝死。到了冬季,心肌梗塞和脑血栓会明显增加,气温骤降也常诱发心脏性猝死。因为冬季内外温差较大,肢体和头面部裸露在冷空气中,受冷空气刺激以后,血管会出现生理性收缩,加重心脏负担。

4.情绪波动

当在某个场景中极度紧张、严重焦虑或恐惧时,神经内分泌机制会诱发冠状动脉痉挛收缩,导致心肌缺血。

长期的高压工作,过度兴奋、过度悲伤等都可能成为猝死的诱因。精神上长期紧绷,一旦心理压力达到极限,心理疾病就可能诱发生理疾病,间接引发猝死。

三、猝死来临前,身体会发出5个信号

猝死来临并不是悄无声息的,当身体为我们发出危险警报时,一定要多加留心。

1.胸闷胸痛

如果出现胸闷、胸痛且持续半小时不能缓解,需要警惕心绞痛,还有可能合并急性心肌梗死。

部分患者在猝死前会出现严重胸口憋闷、冒大汗,并伴随呼吸急促、肩痛、胃痛等症状,且有反复发作的特点。

2.心慌心悸

没有心脏病史,却明显感觉心跳加快,多数速度>100次/分钟,这是心脏的一种应激反应,警示需要休息。也有合并心律失常疾病的心慌,情况突发突止,心跳速度一般>150次/分钟。

3.晕厥跌倒

突发的心脏骤停,或心跳异常加快,有可能引起脑供血不足,导致人体失去平衡,从而发生晕厥跌倒。

4.气短、下肢浮肿

如若平常快走或爬楼梯不会出现不适,突然感觉自己活动受限,逐渐出现活动后气短,呼吸不畅,甚至伴随下肢浮肿。这很可能是心力衰竭加重的表现。

5.非典型症状

有明确的冠心病高危因素或有冠心病病史的人群需特别注意,当出现无法分辨的非典型心绞痛症状,比如持续牙痛、腹痛、上肢痛时,一定要特别留心,警惕一切不适症状。

四、突发猝死,抓住“黄金四分钟”

医学研究认为,心脏骤停后,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极限一般为四分钟。

如果可以在“黄金四分钟”抢救时间内,第一时间建立有氧血液循环,进行心肺复苏,一部分人或许可以起死回生。

如果遇到有人突发晕厥,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急救措施?

第一步:先轻拍病人的双肩,呼叫他,判断患者是否还有意识,检查是否还有呼吸。

第二步:马上拨打120急救,告知医务人员地点及现场情况。

第三步:在等待救援的同时,判断患者是否还有颈动脉搏动(切记不能同时触摸两侧,以防影响血液循环)。

第四步:松解衣领及裤带,为患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频率100-120次每分钟,按压深度5-6cm。

第五步:运用仰头抬颌法帮助患者打开气道。检查口腔有无分泌物,假牙等,然后进行人工呼吸。

第六步:检查急救是否有效,呼吸心跳是否恢复。如若心跳恢复,将患者以安全体位摆放,等待医生救援。

注意:以上操作,如若自己并不熟悉,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防因错误急救,加速患者死亡。

猝死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猝死也远比我们想象的离我们更近。当身体出现不适时,一定要及时就医检查,注意休息。预防猝死,从你我做起。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39健康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1225/1687662.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