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养生 > 正文

饮食、体重及药物三方介入早期糖尿病有望摆脱长期用药

国际糖尿病联盟预估,到2045年,全球糖尿病人口可能将超过6亿人,而根据国民健康署统计,台湾糖尿病患者也以每年2万5000人的速度在增加,是影响国人健康的重要慢性病。

有些人一被诊断出糖尿病,就感到灰心丧志,担心自己一辈子都需要与药物为伍,别说是治疗,就连生活都感到兴致缺缺。但事实上,并非所有糖尿病患者皆须终生服药,基督教鹿港医院新陈代谢科庄武龙医师分享,曾有一名患者在接受癌症化疗时,血糖飙升至6、700 mg/dL,陷入昏迷后紧急送至加护病房,所幸在第一时间妥善治疗,患者身体恢复情形相当良好,至今不仅癌症未复发,持续追踪血糖值约4、5年,患者血糖已恢复至不需吃药即可控制的状态。

“三多一少”医吁民众注意糖尿病早期警讯

要如何早期发现糖尿病?庄武龙医师提醒民众注意“三多一少”,当意识到自己开始吃多、喝多、尿多但却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时,即须提高警觉;另外,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或曾出现妊娠型糖尿病,都是相对高风险的族群,可定时安排抽血,检查血糖值,以利及早诊断。

其实,早期糖尿病可能透露的警讯遍布全身,包含常出现在脖子及腋下的“黑色棘皮症”;伤口不易愈合;或因尿液中有糖,造成泌尿道反复发炎等。庄武龙医师表示,随着卫教知识的推广与观念建立,现代人对于糖尿病的警觉心相较过去已有明显提高,拖到症状严重才来就医的人已是少数,此时,只要调整好生活型态,透过积极饮食、体重管理或是药物治疗,找回稳定血糖并非不可能。

饮食“吃硬不吃软”糖尿病患者需改变生活型态

在所有生活型态的调整中,“饮食改变”是最快能将血糖控制下来的方式,然而,庄武龙医师坦言,有些患者自觉有在控制饮食,直到回诊时经医师一问之下,才发现“方式不对”。以早餐为例,有些患者会说自己吃粥、喝豆浆,吃得很“清淡”,事实上,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型态上较硬的食物相较软的更为适合,也就是说,吃米饭好过于吃粥。而含糖饮料中的液态糖,摄取后也更容易使患者血糖飙升,如真的想喝饮料,建议仍以“无糖”为主。

另外,“控制体重”也是糖尿病患者日常照护相当重要的一环。庄武龙医师说,糖尿病患者运动上并无太大限制,但第一型糖尿病或容易低血糖的患者,要注意防运动后的低血糖;另外高血压若尚未妥善控制,不建议做过度的重量训练。

及时使用胰岛素减缓高血糖造成之伤害

日常照护做好后,也绝对不能忽略“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庄武龙医师说明,糖尿病药物目前以改善胰岛素阻抗、补充胰岛素及延缓葡萄糖的转换吸收这三类为主,然而,胰岛素可说是其中虽有效但最被“污名化”的药物。

在胰岛素使用上,患者最常见的疑虑包含恐惧打针;或是因过去传统治疗常拖到需洗肾才开始打胰岛素,让患者误将“使用胰岛素”与“病情严重”划上等号,担心一打就是一辈子,事实上,及时使用胰岛素,可有效避免人体因血糖过高引发的其他伤害。庄武龙医师提到,当体内血糖太高时,人体代谢机能会受影响,且会使白血球活动力降低,导致身体处于免疫力低下的状态。除此之外,也可能并发眼睛视网膜、肾脏及神经等多处病变。

施打胰岛素≠会变胖主因还是“饮食控制不当”

对于有些年轻患者来说,“施打胰岛素会造成体重上升”,也可能成为影响胰岛素使用意愿的原因之一。庄武龙医师解释,正常状态下胰岛素的使用仅会带来轻微体重改变,并不会持续上升,会发胖多半还是饮食控制不当导致。而如患者相当在意,也可选用较新的胰岛素,及搭配24小时连续监测的血糖机,在血糖数值上升时精准使用胰岛素,有助于降低胰岛素的总用量,减缓体重上升的幅度。

早期还能自我修复摆脱长期用药并非不可能

庄武龙医师提醒,“人体就像植栽”,有自我修复的能力,在出现些微枯萎的状态下浇水,仍有机会能救回,但等到完全枯萎就可能来不及了。因此,患者如能于早期介入,在负责分泌胰岛素的胰脏细胞还有功能时,即从日常照护及药物治疗上着手,稳定控制病情,摆脱长期用药并非不可能。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健康医疗网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609/1759598.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