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养生 > 正文

走路快慢,影响寿命长短?医生:每天坚持这样走,你也可以长寿

走路不仅是一种运动方式,它还可以反映出人体的健康状态。68岁的王大爷自从退休后,每天上午都会坚持练习竞走,时间一长,王大爷养成了保持竞走的状态,无论是什么场合,都会用竞走的姿势走路。

但在路人看来,王大爷走路的姿势十分奇怪,总是歪七扭八的。

这天王大爷在锻炼时突然感觉自己走路似乎总是走不直,明明眼睛盯着前面的路,却总是保持不了直线行走。

王大爷起初以为是自己眼花没有放在心上,但是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王大爷这个毛病没有丝毫好转。这天王大爷在马路上竞走,没想到走着走着就撞到了一边的车上。

终于感觉自己这个毛病十分严重,于是他急忙前往医院进行检查。到了医院,医生听了王大爷的描述后,让王大爷走两步看看,结果刚走了两步便被医生叫住说,他这是内耳前庭出了毛病,王大爷将信将疑,觉得只凭借自己走路的姿势就能诊断自己得出什么病吗?

相信很多中老年朋友和王大爷一样,也不相信只凭借走路姿势就能诊断病情。那么走路姿势真的能反映人的健康状态吗?

一、走路快,走路慢,能反应寿命?

实际上,走路姿势不仅可以反应出人的健康状态,而且走路速度的快慢还能反应出人寿命的长短。英国莱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国际医学杂志《Nature》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该论文研究了人走路的步速和寿命的关联,通过细致的研究最后得出结论:步速越快,人的寿命越长。

在此次研究中,研究人员选择了白细胞端粒长度为参与者年龄的标志对40万余人的DNA线粒体遗传数据和每个人的步行速度分别进行对比记录。

(端粒,是一种存在于DNA染色体末端的一小段蛋白质复合体,可以保护DNA染色体末端不被其他细胞分解,减少DNA染色体受损的程度。伴随着人体年龄的不断增加,各个细胞分裂的次数不断增加,端粒的长度也在不断缩小。长期以来,端粒的长度一直被认为是人类衰老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研究人员将参与者按步行速度分为三组,起初在相同步速的小组中,以慢速组的速度、端粒长度为标准,对比之后发现,中速组和快速组的端粒明显更长,意味着走步速度越快,端粒越长,人的身体越年轻。

在不同步速组间进行比较,研究人员最终发现,当人在快步走的状态下,所进行的运动量越大,体内蛋白质复合体的长度更长。

也就是说:活动量大但是步速慢的人,寿命并不能得到明显延长,如果你每天的运动量都是通过快走的状态完成,寿命会更长。

为了得出更严谨的结论,研究人员进一步采用“双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通过对比步速和最终的寿命的长短,结果表明,步速越快,端粒越长,寿命更长。

也就是说,并不是端粒较长的人步速更快,而是步速更快的人身体更加年轻,端粒更长。

虽然此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从整体上能够证明:走路更快的人,能让身体更年轻,寿命也更长。

很多中老年朋友看到这里会认为,只要每天走路快就能长寿吗?实际上还需要注意运动总量!那么到底快速走多少步才最健康呢?

二、每天一万步,真的可行吗?老人最佳步数是多少?

针对这一问题,世界医疗杂志《JAMA》早就给出了答案,每天走一万步人体受益最大!

早在2022年,世界医疗杂志《JAMA》上就登录了一篇关于步数与寿命研究的报道,该篇文章研究了每天步数和走路强度与心血管等疾病发病概率的问题。

研究结果发现,每天步数逐渐增加,因心血管疾病、癌症致死的概率显著降低,每天当步行10000步时可以获得最高的健康效益。

研究人员选取了78500例不同年龄段的研究人群,并进行了长达7年的跟踪研究记录,研究人员详细记录了每个参与者每天的运动时间、运动量以及死亡的因素,最终发现:

一天运动的步数每增加2000步,参与者死亡的风险下降8%,参与者患癌症疾病致死的概率下降11%,因心血管疾病致死的概率降低10%。当每天的步数达到10000步时,各项疾病致死的概率风险降低50%。

另外,随着30分钟步行速度的增加,人们获得健康的收益也直线上升。当一天内的步数累积大于10000时,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的患病风险并没有呈直线下降的趋势,反而出现了增加的态势。

这就证明了,每日步数10000时,人获得的健康效益为最大时刻。

研究人员表示,该项研究纳入的参照者主要为45岁--79岁的老年人,如果年龄超过80岁的老年人,每天最佳步数为7000步,而中老年人每天最佳的步数为10000步。

虽然每天运动能让我们的身体更年轻、更健康,但是我们在运动走路时一定要注意防护、注意姿势的正确性,如果出现以下几种姿势,一定要注意了!

三、走路出现这6个姿势需要注意了!

当人走路出现以下六个姿势时需要注意:

1.足外翻:足外翻指的是脚向外侧倾斜,脚跟离地较远。这可能是由于髋关节或膝关节的不稳定引起的。原理是在行走时,髋关节和膝关节承受了额外的压力,容易导致损伤。建议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来加强相关肌肉群。

2.足内翻:足内翻指的是脚向内侧倾斜,脚跟离地较近。这可能是由于足弓过度塌陷或肌肉不平衡引起的。原理是足部支撑不均匀,容易导致足底筋膜炎、扁平足等问题。建议选择合适的鞋垫或进行特定锻炼来改善足部力量和稳定性。

3.转动骨盆:转动骨盆指的是行走时骨盆前后或左右摇摆幅度过大。这可能是由于核心肌群无力或骨盆错位引起的。原理是不正常的骨盆运动会导致脊柱不稳定,增加了腰椎和髋关节的压力。建议进行核心肌群训练和骨盆矫正来改善姿势。

4.前倾身体:前倾身体指的是行走时上半身呈前倾状态。这可能是由于肌肉无力或姿势不正确引起的。原理是前倾身体会增加颈椎、背部和髋关节的负担,容易导致颈椎病、背部疼痛等问题。建议保持正确的站立姿势,并进行相关肌肉锻炼来改善姿势。

5.弯曲手臂:弯曲手臂指的是行走时手臂弯曲角度过大。这可能是由于肩膀僵硬或手臂肌肉无力引起的。原理是不正常的手臂姿势会导致颈椎和肩膀的紧张,增加了上半身的压力。建议保持自然放松的手臂姿势,并进行相关锻炼来改善手臂力量和灵活性。

6.抬高膝盖:抬高膝盖指的是行走时膝盖抬得过高。这可能是由于股四头肌无力或步态异常引起的。原理是过高的膝盖抬升会增加膝关节的压力,容易导致膝关节炎等问题。建议进行相关锻炼来改善步态和增强相关肌肉群。

总体来说,上述姿势异常可能会增加关节、骨骼和肌肉的负担,导致不适甚至损伤。通过适当的康复训练、姿势纠正和相关锻炼可以改善这些问题,并提高行走的效率和舒适度。

四、想健康走路,上了年纪要注意这些

1.不要不热身

走路之前热身,可以让全身的肌肉温度提升,同时这也是一个“信号”,告诉你身体的各个部位你要运动了,通过简单的拉伸动作让身体肌肉预热,促进血液循环,将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肌肉中,为肌肉提供能量,防止出现“抽筋”或突然无力的现象。

热身还能够保护我们的关节,和预热肌肉的原理相同,通过拉伸动作促进血液流动,改善关节周围的血液温度,减少关节受损,提高关节活动范围。

事先热身还能够激活神经系统,老年人的神经系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功能逐渐衰退,神经元反应速度不断下降,提前热身,可以提前刺激神经,让神经系统协调运转,提高平衡能力,更好的运动,防止跌倒。

2.步幅不要太大

老年人运动时步幅不宜太大,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防止摔倒风险老年人的平衡能力和反应能力相对较弱,步幅过大容易导致姿势不稳,增加摔倒的风险。较小的步幅可以使身体更加稳定,并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减轻关节负担: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骨骼和关节功能逐渐下降。过大的步幅会给关节带来过大的冲击力,增加关节磨损和受伤的可能性。适当控制步幅大小可以减轻关节负担,保护关节健康。

提高运动效果:虽然步幅小,但是老年人可以通过增加步数来达到一定的运动强度。相比于追求速度和距离,老年人更应该注重锻炼心肺功能、提高代谢水平和促进血液循环等方面。适当控制步幅有助于提高运动效果。

责任编辑: 宋云  来源:脊柱医师张风江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706/1923782.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