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养生 > 正文

高温天嗦粉要小心!米酵菌酸中毒死亡率超50%

凉皮、米粉是夏季最受欢迎的解暑美食之一。但在这一碗碗美味的粉里,很可能藏着要命的物质:米酵菌酸。

近日,河南永城两名女子就因为吃了含有米酵菌酸的凉皮后导致中毒,致1死1伤。随着事件发酵,江西、广东、北京等多地市场监管部门、疾控部门陆续发布米酵菌酸毒素中毒提醒。

死亡率超50%,中毒事件几乎年年发生

据江苏疾控,米酵菌酸是椰毒假单胞菌代谢产生的一种毒素,这种细菌在土壤及植物中无处不在,最佳生长温度是37℃,最容易产生米酵菌酸的温度约为26℃。

米酵菌酸中毒后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重者出现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甚至死亡,一般无发热。

米酵菌酸中毒是中国病死率较高的一种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平均病死率在68%—89%之间,个别中毒事件病亡率甚至高达100%。

为什么米酵酸菌这么厉害?因为它耐热,煮沸和高压都无法破坏其毒性,因此不论制成何种食品、采用何种日常烹调方法都不能“祛毒”。而且米酵菌酸中毒没有特效的解毒药物,只能对症治疗,一旦中毒,就只能通过催吐、洗胃、清肠以及血液灌流等方式治疗。

几乎年年都有因为米酵酸菌中毒导致死亡的悲剧上演。上一次引起广泛关注的是2020年黑龙江“酸汤子”中毒事件。当年鸡西县一个家庭聚餐,有9人食用了自制的“酸汤子”,全部因米酵菌酸中毒死亡。

每到夏天,各地疾控都会发布食品安全提醒,告知公众预防米酵酸菌中毒,尤其警惕湿米粉等面制品。

暗藏毒素的食物有一个共同特点

米酵菌酸可能存在于变质的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鲜银耳及其它变质淀粉类制品中。

综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及各地疾控部门的资料可以发现,三类食品被环境中椰酵假单胞菌污染后,比较容易产生米酵菌酸毒素,分别是:

1、谷类发酵制品如发酵玉米面、糯玉米汤圆粉、玉米淀粉、发酵糯小米、吊浆粑、糍粑、醋凉粉等。

2、变质银耳、过久泡发的黑木耳

3、薯类制品如马铃薯粉条、甘薯面、山芋淀粉等。

这些食品的制作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需要经过长时间发酵或浸泡。在南方地区,由于环境湿度大、气温高,更是给米酵酸菌的产生提供了便利条件。

因此,尤其要留意凉皮、河粉、肠粉(卷粉)、陈村粉、粿条、米线(米粉)、濑粉等湿米粉的产品感官性状和保质期、生产日期、储存条件等信息,确保低温储存,做好防护措施,在其保质期内尽快食用完。

在食用木耳、银耳等菌类前应检查其感官性状,发现受潮变质的不应食用;泡发木耳、银耳等菌类时间不宜过长,泡发后应及时加工食用;不能食用隔天泡制加工的银耳、木耳及其制品;不要采食鲜银耳或鲜木耳,特别是已变质的鲜银耳或鲜木耳。

夏季食物中毒高发,别大意

夏季是食物中毒的高发期,细菌、霉菌等微生物都喜欢在这个时间段“凑热闹”。日常生活中,除了要警惕米酵酸菌,还要注意以下这些容易让人跑肚拉稀的微生物、食物。

1、沙门氏菌

常存在于被感染的动物及其粪便中。进食受到沙门氏菌污染的禽、肉、蛋、鱼、奶类及其制品即可导致食物中毒。

中毒后症状有发热、呕吐、腹泻(黄绿色水样便),甚至引起致命的出血性腹泻和各类中毒症状。

2、副溶血性弧菌

主要来源于鱼、虾、蟹、贝类和海藻等海产品。进食含有该菌的食物可致食物中毒。

中毒后症状有有阵发性腹痛、洗肉水样粪便、发热。

3、金黄色葡萄球菌

存在于人或动物的化脓性病灶中。进食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奶类、蛋及蛋制品、糕点、熟肉类即可导致食物中毒。

中毒后症状有恶心、剧烈的呕吐(严重者呈喷射状)、腹痛、腹泻等。

4、黄曲霉毒素

多见于发霉的粮食、粮制品及其它霉腐的有机物上。

急性中毒后主要产生肝、肾损害,食欲低下,黄疸。

5、霉变甘蔗食物中毒

主要出现在变质的甘蔗中。

除了拉肚子、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外,严重的中毒者随后出现神经系统受损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如:头晕、头疼、抽搐甚至昏迷、死亡。就算经抢救而生存下来,也常常留下严重的神经系统受损后遗症而导致终生残废。

6、毒蘑菇中毒

一般在误食后0.5小时—6小时出现症状。胃肠炎型中毒主要表现为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等;神经精神型中毒主要症状有幻觉、狂笑、手舞足蹈、行动不稳等,也可有多汗、流涎、脉缓、瞳孔缩小等;严重者可有溶血和肝肾损伤、神经精神症状,也会要命。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 搜狐健康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728/1933198.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