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潘光旦其人其事

作者:

我在青少年时,第一次听到潘光旦的名字,觉得既可笑又奇怪。

光蛋,在我们老家,是指可怜的既穷困又没有老婆的男人。

可居然有人取名就叫“盼光蛋”!

当时很不理解,以为潘光旦是个喜欢开玩笑的穷光蛋。长大后方逐步清楚,潘光旦是个大学问家。

潘光旦是江苏省宝山县罗店镇人,今属上海市。字仲昂,原名光亶,又名保同,笔名光旦,西名Quentin pan。潘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优生学家,民族学家。生于一八九九年八月,一九六七年六月十日,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

一九一三年,潘光旦由江苏省政府咨送北京清华学校,毕业后赴美留学,入达特茅斯学院,1924年获学士学位。同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获理学硕士学位。潘先生一九二六年回国,后二十多年,先后在上海、长沙、昆明和北京等地多所大学任教授。

潘先生曾先后兼任清华大学及西南联大教务长、社会系主任,以及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等职。毕生致力于爱国民主事业,倡导民主自由思想,于一九四一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历任民盟第一、二届中央常委,第三届中央委员。

中共窃国后,曾先后担任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政务院文化委员会名词统一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二、三、四届委员。

一九五二年全国院系调整,社会系学科被撤消,潘先生调入中央民族学院,从事少数民族历史的研究。

潘光旦早年读清华,他的国学老师梁启超在其论文评语中写道:“以吾弟头脑之莹澈,可以为科学家;以吾弟情绪之深刻,可以为文学家。望将趣味集中,务成就其一,勿如鄙人之泛滥无归耳。”

可见梁启超对他的评价之高,期望之殷。

很多人知道潘光旦先生,但不知道他只有一条腿。更不知道他在去美国留学之前,他的一条腿就已经锯掉了。

他是中国最早的独腿留学生。

潘光旦的腿到底是怎么坏的,当过燕京大学代理校长的梅贻宝先生在《清华与我》一文中如是说:“我在一九一五年入清华,初次看见他,他已经是独腿客了。在前一年他跳高跌倒,伤了腿。医师有欠高明,耽延一阵,竟成不治,只可把伤腿切断。他曾装过假腿,但是麻烦胜过架拐,他索性架拐架了毕生。他虽然独腿,但是一般行动概不后人。周末同学们郊游散步,他从未缺席。他同我对于学生基督教青年会都感热心。有一次在西山卧佛寺开会。会序中有一项排列在寺院后山门(等于半山腰)举行。老潘亦就架拐登山,若无事然。”(《清华与我》)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潘先生的毅力与勇气。

潘光旦的外甥女张雪玲在谈到潘光旦腿的时候说:“那一年,潘先生在清华因跳高受伤致残,回到家乡修养。原来订婚的对方得知后便解除了婚约。这时,他的一位表亲赵瑞云女士钦幕他的人品学问,自愿下嫁与他,这便是后来的潘师母。”

潘光旦是一九一三年进的清华学校,因为腿伤,中途休学了两年,一九二二年才毕业出国的。

潘先生说到自己的出国,有段有趣的事情。他说:在清华上学时,我曾有一次问严鹤龄,我一个腿能否出洋。严鹤龄说:“怕不合适吧!美国人会说中国人两条腿的不够多,一条腿的也送来了。”这话真把我气死了。当时,有一个教图画的美国女教员叫Star,她站出来说:“潘光旦不能出洋,谁还能出洋。”因为我当时总是考第一名。(《过去的学校》)

潘光旦先生一生涉及广博,在性心理学、社会思想史、家庭制度、优生学、人才学、家谱学、民族历史、教育思想等众多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潘先生是学自然科学出身,但融通自然、社会两大科学体系。他对婚姻、家庭、民族、宗教、历史、教育等都深有研究。他“用生物学的眼光盘诘人类社会”的文化生物学思想,试图“开创一种贯通自然、社会、人文三大领域的气象宏大的学问。”他提出“自然一体”、“世界一家”、“人文一史”的新人文史观。

潘光旦一生的为人、处世、做学问都充满着传统士大夫的人文情怀,忧国忧民,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毕生致力于爱国民主事业,倡导民主自由思想。他的一生“是为时誉所重、所毁的一生,是旧时代一个学者的狷介、真诚、浪漫而又坎坷的一生。”

潘先生的学问有多大呢?

按费孝通先生的话说,就潘先生博学得如同一本百科全书,不知道的事不用去翻资料,直接问他就好了。

潘先生尽管身有残疾,但一直是一个快乐、风趣的人。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抗战时期,长沙临时清华大学部分校舍没有完工,租用长沙圣经学院校舍。文学院改设在南岳衡山,潘光旦与沈茀斋(曾任梅贻琦的秘书长)是邻居。有一回,沈茀斋半夜有电报到,邮差误将“斋”字认作“齐”字,在门外大叫:“屋里有沈茀齐吗?”吃早饭时,潘先生对沈茀斋说:“昨夜邮差大不敬,将尊兄的下半截割掉了。”同桌吃饭的人大笑不已,冯友兰只笑得连连喷饭。

潘先生因独腿,行走用木拐,徐志摩曾戏言“胡圣潘仙”。胡圣,指胡适;潘仙,指潘光旦,比喻他像名列八仙之一的李铁拐。

抗战时期潘先生在西南联大演讲,讲到孔子时说:“对于孔老夫子,我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的。”说着,他看了一眼自己缺失的一条腿,严肃更正道:“讲错了,应该是四体投地。”

引得同学们大笑。

现存的潘光旦手稿《存人书屋拊掌漫记》,保留了当时烽火连天的形势下,一群临时清华大学大教授们苦中作乐的生活场景记录。潘光旦记录这些生活场景,很人性化,也富有自己的特色,那就是“性”趣盎然。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博客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0/0821/1491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