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养生 > 正文

明星公司员工37岁猝死健身房外 正确运动可能并非你想像!

AI独角兽公司员工猝死健身房外,运动性猝死要警惕!

近日,明星公司47岁员工猝死在健身房外的消息在社交媒体上引起广泛关注。

视频显示,该员工从健身房出来后晕倒在健身房外的沙发椅上,约半个小时后,才被同事发现,120急救人员赶到现场查看后宣布该员工已经离世。随后,该公司HR发布的邮件里简略讲述了事发经过:

“昨晚(12月9日),有同事发现我们上海同事某某某晕倒在公司健身房南门外的沙发椅上,立刻拨打120急救。某某某同事于18:30左右由正门进入健身房,中途离开健身房约半个小时,20:30由南门走出健身房,后被发现于门外沙发椅上。不幸的是,120人员到场查看后宣布某某某已离世,享年47岁。”

同时,该公司社媒传播副总监在某职场交流平台表示,公司没有“996”加班情况,该同事出勤正常,周末正常双休。

2019年11月27日凌晨,青年演员高以翔在录制真人秀节目时突然昏迷倒地,经抢救无效后死亡,医生诊断其死因为心源性猝死。据媒体介绍,在这档节目里需要做很多高难度的运动,且运动强度很大。

该AI独角兽公司员工猝死事件再次引发了网友对运动性猝死的关注。运动性猝死一旦发生,会给伤者家庭、社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01

什么是运动性猝死?

“运动性猝死”是指与运动有关的猝死的简称,通常指运动员或体育锻炼者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出现的意外死亡。

运动性猝死与运动项目强度、持续时间以及肌肉收缩形式等都有关。

运动性猝死主要分为两大类:心源性猝死和脑源性猝死

其中,心源性猝死是“运动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也是其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心源性猝死约占80%上,包括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高血压病等。

青年人来说,主要病因为先天性心脏病和心肌病。

中老年人而言,病因多为冠状动脉硬化、冠状动脉血管畸形、心律失常等。

脑源性疾病约占15%,包括脑血管畸形、动脉瘤或高血压、动脉硬化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出血等。

02

运动性猝死的流行特点

研究发现,78.0%的运动性猝死者年龄在35岁以上,且以41~60岁为高发年龄段

也有研究表明,参与非高水平体育比赛或进行日常体育锻炼的中年男性是运动性猝死的高发人群

在我国,发生运动性猝死事件最多的运动项目是长跑。长跑作为最流行的运动项目,参与人数最多。

如今,体育运动与休闲运动的参与率越来越高,如何避免运动性猝死发生?

03

预防是关键

2.运动前充分热身。运动前热身,能让尽可能多的血液流向心肺和肌肉,提高心肺的代谢能力,以保证在进入运动后,人体能量代谢能满足运动的需求。热身一般占总运动时间的10%~20%。冬天,热身时间要适当延长。

3.运动量不宜过大长跑有利于心脏健康,但要循序渐进。初练者一般从跑步距离3~5公里或跑步时间持续20~30分钟开始。

4.科学补充能量。不少人认为,长时间运动,应及时补充运动饮料、能量棒、盐丸等。但实际情况是,科学审慎地补充能量才是正确做法。以补充水、钠为例

正确补水、补钠

从事长时间训练(超过4 h)的健康耐力项目运动人员最易发生有症状的劳累性低钠血症,在此期间,人体会消耗大量的稀释液体。大量的水分潴留在体内,会导致细胞内和细胞外液的稀释、肺水肿、脑水肿、昏迷或猝死

过量水分的潴留是严重低钠血症的一个特征,在历时9 h的超耐力项目训练中,体重低于50 kg的轻重量级赛跑选手只需摄入2.2 L水(速率为200 m L/h)即可令血浆Na+浓度降至120 mEq/L。这提示不应随机、无计划地摄入水分

因低钠血症表现为血浆中Na+浓度低,既往人们相信补充盐分是一项必要措施。但是,采用对照开展的实验室研究与现场研究结果发现,摄入Na+对最终的Na+浓度影响甚微

5.感冒、发烧时不宜运动。感冒发烧会使机体的免疫能力下降,此时运动会进一步加速免疫力下降,病毒就易于入侵,如果入侵心肌细胞,会形成病毒性心肌炎。此外,在自身很疲惫、熬夜的情况下,也不建议剧烈运动。

6.运动中如感到不适别硬撑。在运动过程中一旦出现明显的气喘、胸闷、胸痛等症状时,应立刻减缓运动或中止运动,千万不要硬撑。

7.跑步后不要立刻停步。跑步结束时不要立刻停下来,最好能走上10~20分钟,同时做深呼吸,给身体缓冲时间。可配合做一些静态拉伸动作,比如弓步压腿、侧压腿等。同时,运动完不能马上洗澡、吹风或吹空调等。

8.拒绝高强度运动。全民运动值得提倡,但高强度运动并非人人适合。运动者应选择力所能及的项目,掌握科学的运动方法,才能真正从运动中获益。正常情况下,可用心率来衡量运动负荷,220减去年龄是人体可以承受的最大心率数值。如果在运动过程当中一直保持甚至超过人体可以承受的最大心率,当运动到精疲力竭时,心肌供血量会下降,就很有可能会出现供氧不足、血糖低、头晕眼花等症状,严重的话可能会导致猝死。

04

出现这些信号要注意

猝死看似事发突然,实则有迹可循。当身体出现以下六种信号时,需高度警惕猝死的发生。

1.近期出现或加重的胸闷。如果近期突然出现活动后胸闷,休息后可缓解,提示可能患了冠心病。如果以前就有胸闷的症状,近期症状加重,说明以前稳定的动脉硬化斑块随时可能发展为大的破损,从而导致急性心梗的发生。

2.心慌。不定期出现的心率加快通常是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结果。虽然多数心律失常的危险性较小,不会引发猝死,但如果是频繁发作的室性心律失常,则有发展为心室颤动的风险。

3.心跳过缓。心脏的跳动是由特定的起搏细胞发起的,起搏细胞功能变差,就会导致心脏跳动速率减慢,严重时会引发心脏停搏。如果心率小于50次/分,血压变低,则容易出现长时间的心脏停搏,进而导致猝死。

4.晕厥。晕厥是猝死的重要前兆。多数晕厥是由于心跳突然减慢或停止,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晕厥有时持续几秒钟后能自行恢复,但如果不能恢复,便会造成猝死。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晕厥,应非常警惕,尽快查明原因。

5.不明原因的疲乏。出现不明原因的疲劳、乏力,或伴有胸闷、水肿,应警惕猝死的发生,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心肌炎或心肌病造成的。心肌炎在年轻人中比较多见,通常见于感冒1~2周后,出现疲劳、胸闷、乏力等症状,极易引起急性心衰。这种情况下应严禁重体力活动,需卧床静养。

6.眼前发黑和肢体麻木。脑卒中也是引起猝死的重要原因。如果出现单侧看不到东西、单侧肢体麻木、乏力,或走路不稳、有“踩棉花”感,应警惕脑卒中的发生。

05

相关知识链接

大多数运动性猝死事件均发生在运动中,提示做好运动现场急救工作(尤其是立即为心脏骤停者开展心肺复苏)在挽救患者生命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研究表明,仅38.18%的运动性猝死案例立刻实施了现场急救,可能与猝死现场周围人员未掌握急救技能有关,也可能与周围人员怕出现类似南京彭宇案”事件的发生,进而出现明哲保身的行为。

针对这种由于怕惹事而不参与现场急救的行为,有关政府已经采取了相关的应对措施,比如2016年上海市就正式颁布实施了《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俗“好人法”),这项法规明确规定,紧急现场救护行为受法律保护,对患者造成损害的,不承担法律责任,值得推广。

同时,针对大众普及猝死的现场急救知识。有关CPR再训练的文献指出,训练结束后,只需短短2周,对习得知识的掌握程度就开始发生衰退,一直延续18个月。有鉴于此,研究者认为心肺复苏训练必须每两年开展一次

参考文献:

[1]吴春风,王娟.牢记八要点,可远离运动性猝死[J].农村百事通,2020,7:51-53.

[2]Rachel K.Katch,Samantha E.Scarneo,William M.Adams,et al.排名前10的与预防运动和体育活动猝死相关的关键问题[J].体育科研,2018,39(2):31-46.

责任编辑: 刘诗雨  来源:sohu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0/1222/1536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