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年一度的公司体检又开始了。在体检完之后,贝贝终于拿到了体检报告。但是,报告上心电图一栏显示的数据,却让她傻眼了——“窦性心律不齐”。
贝贝顿时变得慌张起来。心律不齐是心脏病吗?什么是窦性心律啊,这个专业术语简直就把她难住了,这到底是啥意思呢?网上一查,也是各种专业说法,真是令人费解。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听说过窦性心律不齐这个词。比如,很多人在做心电图常规检查时,经常被诊断为窦性心律不齐。
不少人就像贝贝一样开始慌张,觉得自己得病了,并胡思乱想是不是自己的心脏出了问题。窦性心律不齐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今天一起来探个究竟。
一、窦性心律不齐到底是指什么?
其实,窦性心律不齐并不能算是一种疾病,这是比较常见的生理现象,现在儿童及青少年人群较多,当然成年人也会出现窦性心律不齐。
呼吸性的窦性心律失常,是随着人体呼吸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人在吸气时心率会增加跳动,正常状态下,人体心脏跳动是规律匀齐的。
很多人也不太清楚,心率和心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首先我们来理清二者的区别和关系。心率和心律是体现心脏跳动的重要内容,虽然听起来发音是一样的,但内容却有很大的不同,大家也容易将二者混淆。
心脏跳动的次数是指心率,一般用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来表示。一般来说,一个正常成年人的心率,大概是每分钟60~100次。
如果这个人每分钟跳动低于60次,那我们就称之为心动过缓;反之高于100次,就是心动过速。
而心脏跳动的节律就是心律,心律既代表冲动的起源,也表示节律是否整齐。无论是心动过缓,还是心动过速,这些都是可以是正常心律。
心率和心律是衡量心脏是否正常跳动的重要指标,正常的心率和心律是人体健康的根本保证。
简单说,窦性心律是正常的,不是窦性心律就不正常。而“窦性心律不齐”分为呼吸性和非呼吸性。呼吸性的情况大多数是发生在幼儿、青少年身上,中年人少见,一般是吸气时加快,呼气时减慢。
而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就和呼吸无关了,这种情况常见于患有心脏疾患的老年人,一般与心室收缩排血有关。
二、心律不齐=心脏病吗?
说到心律不齐的症状,因为心脏病的患者就存在这种症状,所以会理所当然地认为是患上心脏病了。事实上,心律不齐不全都是病。
引起心律不齐表现的疾病之一是传导阻滞,指心脏传导系统出现了损伤、阻断。而产生窦性心律不齐的原因主要有:
1、自主神经太过紧张:如持续的紧张情绪、失眠、焦虑、熬夜等;
2、药物影响:如服用吗啡、洋地黄等;
3、自主神经受到刺激:食用大量的提神饮料,如大量饮用咖啡、浓茶等;
4、迷走神经的张力增大:健康的小儿及大于三岁的儿童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三、心律失常没那么可怕,教你4招预防小妙招
当你遇到突发心动过速时,可以试用以下几种方法来缓解症状:
1、呼吸憋气法:在深吸气之后憋住气,一直到坚持到不能屏气为止,之后用力作呼气动作。
2、刺激咽喉法:建议用手指或压舌板刺激咽喉部,引起呕吐或恶心。
3、压迫眼球法:注意闭眼向下看,用手指在眼眶下压迫眼球上部。
4、按内关穴法:将右手3个手指头并拢,用拇指尖按压右胳膊的内关穴,每次按捏5至10分钟。
预防心律失常也要从平时生活做起,多注意休息、要保持情绪的稳定性、适当地进行运动、积极的治疗原发疾病等。
但如果出现心率或心律出现异常情况,需要判断是否属于正常状态,是否需要及时作出处理,以免贻误重要的危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