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养生 > 正文

鸡蛋和羊肉,是肿瘤的“发物”?错!加速癌细胞生长或是4种食物

“羊肉是发物,你刚出院可不能吃,不然很容易导致肿瘤复发的!”

好不容易出院的老张只是想吃口肉,却想不到会这么困难,“发物什么的一听就不靠谱,你看隔壁老杨去年得了肺癌出院后,都没忌口现在不也好好的吗?”

“我可不管别人,在我眼里你的身体最重要,而且你身体才开始回复,怎么可以不忌口呢……”张婶絮絮叨叨地说了一大堆,最终老张只能无奈答应。

“发物”,相信不少人都听说过,有些时候身体起疹子,长辈会让你忌口“发物”;大病初愈时,也有各种各样的发物需要忌口……

所谓的“发物”到底是什么呢?真的会导致肿瘤复发吗?

一、常说要忌口的“发物”,到底是啥?

中医古籍《黄帝内经》记载“病热少愈,食肉则复”,意思就是发热患者病情刚有所好转的时候,如果吃肉的话容易让病情复发。

中医素来有“忌口”的说法,认为疾病患者吃了某些食物后,会加重病情或导致疾病复发,而这些食物就被称为“发物”。

而在现代医学中,可以将“发物”理解为会引发过敏性皮疹,或者加重其他过敏情况的食物。这类食物通常组胺的含量都比较高,一旦摄入过量就容易加重过敏病情。常见的“发物”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

辛辣刺激的食物:部分人在进食姜蒜、辣椒和酒精等刺激性食物后会出现肠胃不适,使得消化道溃疡病情加重。

高胆固醇的食物:例如动物内脏、蛋黄、猪脑和奶油等,可能会使高胆固醇血症和肝脏类疾病的病症加重。

高嘌呤的食物:如海鲜、动物内脏和大豆制品等,会使体内的尿酸水平升高。尤其是对痛风患者,若在急性发作期吃这类食物,可能会使病情加重。

造成过敏的食物:如鸡蛋、牛奶、小麦、芝麻、花生和甲壳类等食物,进食后容易造成人发生食物过敏,轻则嘴麻、吞咽不适、皮肤红疹,重则身体肿胀、休克,甚至可能死亡。

二、鸡蛋、羊肉是肿瘤的“发物”?

在民间,有一些食物被称为肿瘤的“发物”,例如鸡蛋、鸭肉等,如果吃多了可能会加速癌细胞发展,甚至会导致肿瘤复发。这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清楚的是,肿瘤不属于感染性或者过敏性疾病,肿瘤复发跟“发物”导致的“发”也不是同一个概念。反而,部分发物对于肿瘤患者来说是很好的营养品,可以提高肿瘤患者的抗病能力。

另外,关于“鸡蛋、羊肉是肿瘤的发物”的说法,我们来逐一分析一下。

1、羊肉

有说法指羊肉是致癌物,是因为羊肉和猪肉、牛肉等都属于红肉,而红肉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A类致癌物。

但实际上,被列为2A类只代表这类物质可能具有致癌性,但对人体的致癌作用尚未明确。而癌症是遗传、饮食和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而且羊肉的营养价值很高,维生素(如维生素A、B1、B2和D等)和矿物质(如铁和锌等)的含量都很丰富,对人体健康有很多好处。只要平时注意膳食均衡,适量吃点羊肉所带来的健康益处远大于可能的癌症风险。

2、鸡蛋

其实,目前科研界对于鸡蛋、胆固醇和健康之间的关系还没有明确的定论。

实际上,鸡蛋营养价值也是很高的。除了富含蛋白质外,鸡蛋的维生素、矿物质、叶黄素、卵磷脂和胆碱等营养素含量也很高,有助于增强神经功能、骨骼健康、能量代谢等方面。

整体来说,适量吃鸡蛋是有益健康的,那每天吃多少鸡蛋比较好呢?

按《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推荐,每人每天摄入蛋类40~50g(一个鸡蛋重量约为45-55g),相当于每天一个鸡蛋。

三、真正加速癌细胞生长的,是常吃的5种食物

与其担心吃羊肉、鸡蛋会致癌,不如远离以下这些真正会致癌的食物吧!

1、高脂肪食物

动物内脏、肥肉、乳酪等高脂肪食物,如果长期大量摄取的话,会增加患大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等癌症的风险。

2、发霉的坚果

坚果受潮霉变之后,黄曲霉菌会大量繁殖,而世界卫生组织早就将黄曲霉毒素列为1类致癌物。

另外,多项研究也表明黄曲霉毒素会诱发癌症,尤其是肝癌,而且黄曲霉毒素的致癌性比二甲基亚硝胺高出约75倍。

3、加工肉

包括火腿、腊肉、培根等肉类制品。加工肉在制作过程中会加入亚硝酸盐或硝酸盐来进行腌渍,虽然亚硝酸盐没有致癌性,但是它可以转化成毒性和致癌性都极高的N-亚硝基化合物,可能会诱发胰腺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多种癌症。

4、腌制品

比如腌肉、腌鱼、腊肉、酸菜、泡菜和咸菜等,这些食物的亚硝酸盐含量都很高。

亚硝酸盐进入到胃部之后,会与蛋白质的代谢产物胺类发生反应,形成强致癌物亚硝胺,极容易诱发细胞癌变,增加胃癌、食管癌和原发性肝癌等多种消化系统癌症的发病风险。

所谓的“发物”和癌症并不关联,无论是健康人群还是癌症患者都是可以吃的。

想要预防和对抗癌症,关键在于健康、均衡饮食,尽量少吃高脂肪、高油脂、霉变、腌制和加工类的食物。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39健康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822/1792699.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