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血糖的影响因素,大家脑海里第一个出现的就是“饮食”,其实占据我们1/3时间的睡眠,对于血糖的影响同样不小。老话更是有“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觉补”。可见睡觉的重要性。
睡觉不好的人,血糖更容易产生波动。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证实,睡觉与糖尿病风险之间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
一、研究发现:糖尿病有可能是睡出来的!
2024年3月,《美国医学会杂志·网络公开》上发表了一项为期12.5年的研究,研究人员将对24万名年龄在38~71岁的参与者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吃得再健康,睡眠不好也容易导致糖尿病。
具体来看,调整生活方式、基本健康情况、慢性疾病患病史等干扰因素后,睡眠时间短与2型糖尿病风险上升相关,睡眠时间越短风险上升越高,且健康饮食无法抵消睡眠不足所带来的风险。
北京朝阳医院西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高珊表示,长期睡眠不足可引发一系列负性生理改变,包括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肾上腺素、皮质醇等升糖激素分泌增加等,从而引起胰岛素抵抗。
一旦发生胰岛素抵抗,会让胰岛素对于葡萄糖的摄取率和利用率下降,身体会代偿性分泌大量的胰岛素,进而产生高胰岛素血症。长期没有得到改善,就会演变成糖尿病。
既然睡眠不足会增加糖尿病风险,那是不是说明睡得越多越好?
当然不是,研究发现睡眠持续时间和糖尿病的发生呈U型相关性,睡眠时间7~8小时的人群糖尿病发生风险最低。睡眠每减少一小时会导致风险增加9%、每增加一小时会导致风险增加14%。
不少人工作日经常睡眠不足,想着周末的时候把觉补回来,这样可行吗?
2022版《ADA/EASD:2型糖尿病的高血糖管理共识》中指出,仅凭周末“补觉”不足以扭转睡眠不足所带来的影响。要延长睡眠不足者的睡眠时间,才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
二、除了睡眠不足,爱这样睡觉的人血糖更高
错误的睡眠习惯会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和葡萄糖耐量,影响胰岛细胞功能和胰岛素分泌,还可能打破体内激素的昼夜分泌节律,从而升高血糖。
因此养成个良好的睡眠习惯至关重要,除了睡眠不足外,出现这些问题也要及时改正。
1.睡觉爱打呼噜
多项研究表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患者血糖控制差、并发症发病率增加存在相关性。
这是因为胰岛素抵抗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糖尿病专家共识》内指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患者要考虑是否罹患2型糖尿病,两种疾病的诊治建议同步进行。
2.习惯晚睡晚起
《内科医学年鉴》上的研究指出,相较于早睡早起的人,习惯晚睡晚起的人罹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了72%。
因为晚睡晚起会导致昼夜节律与外界环境不同步,从而扰乱体内的能量平衡,促进糖尿病的发生。
3.习惯开灯睡觉
《美国科学院院报》上的一项研究称,开灯睡觉不仅会增加糖尿病的发生风险,还会损害心血管健康。
这是因为开灯睡觉的人第二天醒来后胰岛素抵抗会明显增加,更容易出现血糖失控,时间长了则会增加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除此之外,开灯睡觉的人晚上的心率也会增加,对心血管产生不好的影响。
三、睡觉时出现4个表现,或许是高血糖在提醒
生活中偶发性的血糖上升无需过多担心,身体可自我调节恢复正常。但如果是长久性的血糖超标,则需要警惕糖尿病来袭的可能性。
在糖尿病前期或罹患糖尿病时,身体会在睡眠时发出这4个信号。
1.口干口渴
在夜间睡眠状态下,总是会被渴醒,很可能与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液内的糖浓度上升、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相关。
2.频繁起夜
胰岛素功能减退会让血糖浓度上升,而血糖具有渗透性利尿作用,会让患者的排尿次数增加。在夜间睡眠时,频繁的起夜一定要提高警惕。
3.皮肤瘙痒
血糖过高会刺激皮肤的末梢神经,让皮肤出现异常的瘙痒感。且血糖过高还会影响到自主神经功能,会让皮肤出汗减少引起瘙痒症状出现。
4.消瘦乏力
糖尿病患者无法充分吸收食物内的葡萄糖,导致产能不足,哪怕是睡得很久,日常会有明显的疲劳、乏力感,体重也会明显下降。
随着生活条件的越来越好,我们更得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除了日常的饮食外,晚上的睡眠质量也不能忽略,除了保证睡够7小时,还得做到早睡早起,抹黑睡觉,如果出现睡眠呼吸问题,要尽早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