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美50年的资深外科医师蔡荣聪,新书《科学抗老,健康到老》写下他对于食物营养、各类饮食法的分析,为了健康长寿,他分享自己每日饮食必吃的好食物有哪些,以及进食的时间限制对健康有何帮助。
营养是与基因对话的化学变化,决定身体修复与代谢力
食物营养的本质是营养的化学变化,它包括碳、氮、氧、磷、氢、氯等离子与水分,与我们细胞中的基因共同参与分子交流与新陈代谢的过程。每个人的热量消耗与口感需求各不相同,对食物的爱好程度也可以透过训练而调整。
食物的主要目的是为大脑、肌肉和器官提供必要的补给,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增强肌肉、减少脂肪,以降低慢性疾病的风险并提升免疫力。
因此,无需过度纠结于某些特定的饮食方式,例如生酮饮食、素食、绝食或地中海饮食料理。虽然它们都有科学研究的支持,但各自的适用性与效果因人而异。
地中海饮食大降心血管死亡率
话说回来,受过现代训练的医师很少重视食物疗法,认为是旁门左道。在7年的医学教育中,很少修习食品的学分,更妄说以食疗治病。50年来我沉浸在外科手术领域的急诊前线,快刀斩乱麻决战癌症、修复器官以救命,完全没把食物和疾病画等号。
退休后才惊叹,这些食物治疗的文献丰富、成效显著,学问深似海。许多癌症、脑病变、心脏病、糖尿病等,都可以用食物治疗来避免,譬如生酮饮食和地中海饮食。
基本上生酮饮食是完全限制糖类、多摄取非饱和脂肪酸食物,使肝和脂肪变成酮体,以供应大脑需要,研究证实对于老人失智症非常有帮助。地中海饮食则以橄榄油和豆油为主,加上鱼类食品中的Omega3,可减少30%的心脏和脑充血的死亡率。
食品科学的研究多以问卷调查为主,这些研究方法往往缺乏严谨性,且原则相对宽松。2013年有一项为期6年的研究,对7,500名受试者进行观察,将他们分为两组:一组食用低脂饮食,另一组采用地中海饮食并搭配橄榄油。结果显示,地中海饮食组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显著降低。由于结果差异过于明显,研究在进行4年半后便提前终止,否则继续让低脂饮食组暴露于高风险下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行为。
饮食应量少质高、远离加工与暴食习惯
尽管饮食疗法的可信度高,但并不适合每个人一成不变地遵从。食物与药物不同,个人的口味喜好、饮食量和代谢特性各异,效果也无法立即显现。要达到理想的健康效果,饮食习惯的调整需要因人而异,并且必须长期坚持才能见效。
食用红肉与大肠癌的发生率相关,风险增加了17%。乍看之下似乎令人担忧,但与吸烟增加肺癌10~25倍的风险相比,两者的危险程度不可同日而语。
此外,许多假讯息被用于广告或商业目的,让人对饮食选择感到困惑。是否应该尽信研究报告?或者如古语所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我认为中庸之道是更可取的选择。就像穿衣带帽,应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合的方式,但不要过于极端。
原则上注重量少质高,少吃油炸零食,不喝含糖饮料、可可饮品,甚至果汁饮料等加工制品,并远离“包肥通吃”(buffet)餐馆的饮食方式,才是维持健康的关键。
12小时禁食促进代谢、延缓老化,每天7食物持盈保泰
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位食物节奏专家(Food Rhythm Specialist)利用手机进行研究,报告指出每天仅吃三餐的人约占60%,而更多的人则在三餐之外摄取零食。10%的人能在10~12小时内完成进食,而绝大多数人花费13~16小时长时间、不间断的进食,
这对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建议采用“时间限制进食”(Time-Restricted Feeding, TRF)的方式,即在10小时内完成一天的饮食计划。
我的习惯是晚上8点后不再进食,直到第二天早上8点,形成12小时的禁食窗口。此外,早上6点~8点进行2小时的空腹运动,对减重效果显著。
禁食期间引起了一系列细胞代谢反应,包括胰岛素水平下降,肝脏利用脂肪生成酮体,替代糖类供应大脑营养,不仅帮助减肥,还能降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的活性,使细胞保持年轻化。
此外,禁食还能增强FOXO3A修复基因的能力,促进细胞的持续循环代谢功能,朝着百岁人瑞的健康目标迈进。
最后,有7样每日必需的食物,是我自己不但天天食用,也要强力推荐的,也就是5B+2G:Blueberry蓝莓、Bean豆类、Beet甜菜、Broccoli花椰菜、Barley大麦、加上Garlic蒜头和Ginger生姜。持盈保泰一切都靠它。
国民健康署于2018年公布“我的餐盘”,将每日应摄取的六大类食物纳入,并设计六句简易口诀:“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头大,菜比水果多一点,饭跟蔬菜一样多,豆鱼蛋肉一掌心,坚果种子一茶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