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养生 > 正文

土豆吃错了太胖人!健康吃土豆必知的8个真相

土豆这个国人餐桌上的常客,单独做成菜很美味,比如醋溜土豆丝、干锅土豆片,以至于很多人一盘土豆丝/片,就能下一大碗米饭;当然土豆和其它食材搭配烹调也很出彩,比如大盘鸡、咖喱饭、番茄土豆炖牛腩。

可是土豆吃不对,真的很胖人,也能让血糖飙升,还可能中毒,这篇文章就跟大家分享土豆相关的8个饮食真相,让爱吃土豆的你,放心吃土豆。

1、土豆丝配米饭,容易越吃越胖

▲图:摄图网

这俩搭配就是主食配主食,真的很容易胖人。很多人都是把土豆当菜吃,怎么在营养师这里它就是主食了?

这是因为主食最重要的使命是给人体提供碳水,而土豆的碳水含量,跟主食很接近,却远高于大部分蔬菜,所以土豆更适合做主食。

下图是土豆跟常见主食和蔬菜的碳水含量对比,一眼就能看出土豆的碳水更接近主食。

▲图:[1]

另外我把这些食物的能量也做了张图,打眼儿一看,土豆的能量就跟主食更接近。

▲图[1]

如果土豆丝配米饭就是一顿饭,那吃的基本就是碳水,不吃菜和肉还要吃饱的话,那不得吃一大碗,真的很胖人。

建议你搭配2拳头非淀粉类蔬菜,比如叶子菜,它们能量低还富含膳食纤维,可以增加饱腹感,再来1小拳头富含蛋白的肉蛋豆,可以延长饱腹感,这都吃完了再吃土豆、米饭,吃到八分饱就停,这才是不长胖的吃法。

2、土豆很吸油,薯条、薯片能量惊人

油炸时,当土豆碰到热油,表面的水分会立刻汽化,然后就会形成类似火山喷发的气流,导致热油飞溅,水分流失后会腾出来一些空间,油就会占据这些空间,这就是食材吸油的原理。

不过,油不会占据薯条所有水分的空间,这是因为薯条表面很快会形成硬壳,油就进不去了。

薯条越细,内部的水分越容易跑出来,薯条也就能吸更多的油,如果不是切成条状,而是切成特别薄的片,就是薯片,那里面的水分基本上都会跑出来然后吸满油,所以含油量是薯片>细薯条>粗薯条>土豆

▲图:[1-4]

这也使得薯条、薯片的能量惊人,像咱们常吃的细薯条能量高达323千卡/100克,是土豆的4倍,薯片能量则高达536千卡/100克,是土豆的6.6倍,所以如果你想减肥,最好把薯条或薯片作为解馋小零食,偶尔吃哦。

3、土豆补钾在行,推荐血压高的朋友吃

跟精米白面比,土豆钾含量尤为丰富,吃100克土豆,就能满足普通成人每日钾需求的17%[5],钾可以直接促进尿中钠的排出,有助于控血压,所以血压高的朋友可以用土豆替代部分主食。

4、国人Vc没补够,土豆做主食就能补

精米白面不含Vc,但是每100克土豆却含14毫克的Vc,咱们成人每日的Vc摄入量只有推荐摄入量的76.8%,部分主食用土豆替代,就能多补点Vc,这可比柠檬泡水补的Vc多得多,何乐而不为?

5、紫心、红心土豆少见,但是特别补花青素

最常见的土豆是黄皮黄心的,市面上其实还有卖红皮黄心、红皮红心、紫皮紫心土豆的,红心和紫心的土豆都富含花青素,紫心的含量更高,两者的价格大概都是普通土豆的2倍(1斤4元左右),可以买来尝个鲜。

▲图:红皮黄心土豆

▲图:红皮红心土豆

▲图:紫皮紫心

6、土豆GI不高,血糖高放心吃

土豆煮、蒸、烤后的血糖生成指数(GI)分别是66、65、60,属于中等GI食物,所以糖尿病人可以放心吃。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吃50-100克薯类,100克土豆就是下图中这么一截,作为主食,吃了这么一截土豆,就少吃65克的米饭。

▲图:100克土豆(直径约食指长)

7、烤/炸土豆会产生致癌物,不过可以放心吃

烤和炸的温度均高于120°C,这时土豆里的天冬酰胺和还原糖会发生美拉德反应,过程中就会产生丙烯酰胺

丙烯酰胺被世界卫生组织旗下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归为2A类致癌物,这类致癌物是已经被证实会引起实验动物癌症,但是引起人类癌症的证据还有限,所以咱们偶尔吃吃薯条、薯片,也不用担心。

最后跟大家分享两个自制薯条减少丙烯酰胺的方法。[6]

1)土豆别冷藏,放在阴凉避光处就行,否则会形成更多的糖,高温烹调时就会产生更多丙烯酰胺。

2)切条或片后在冷水中浸泡30-120分钟,能洗掉部分糖。

8、发芽、变绿土豆,削皮后才能吃

发芽、变绿的土豆,龙葵素含量会大幅增加,龙葵素是一种生物碱,十分耐热,在高达230℃~280℃的高温下才开始分解,煮、炒、微波、煎炸等日常烹调都不能大幅度减少其含量。[7]

摄入过量龙葵素口腔和咽喉会出现抓痒感和灼烧感,也会出现恶心、呕吐、胃痉挛、上腹疼痛等症状,还可出现头晕、乏力、烦躁、视力模糊、神志不清等症状。[8]

安全的做法是:彻底挖去芽的芽眼,并将芽眼周围的皮削掉一部分;皮变绿的土豆烹调前皮多削掉一些皮,烹调时还可以加些醋来破坏龙葵碱。[7]

责任编辑: 宋云  来源:营养师谷传玲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1112/1977252.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