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养生 > 正文

太极拳的内在修养与心理调节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源于中国属于世界的太极拳运动,是我国武术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深厚的哲学基础,广泛的群众实践,明显的健身及修身养性效果越来越受到现代社会的重视。

太极拳的内在修养

太极拳的命名即来自于“太极”二字。从《无极图》、《太极图》看,古人均用一中空圆圈表示“无极”,示天地未开,阴阳未分之茫茫宇宙。体现在太极拳上,便是拳势未始之时,抱元守一,浑然无物之中始孕着阴阳变化,同时亦显示了太极拳的基本特征——圆。

太极拳的动静、刚柔、进退、开合等等均是阴阳变化的表现。太极拳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贯穿着“阴阳”和“虚实”。“取象于天”不仅仅是指动作走弧线,还包括刚柔相济来与“太极图”相合。若从整体来说,首先把练拳人身体比作“太极”,身体一动就分阴阳,次主动与主静相对相引,互为补充。从此来看,主虚静是练太极拳的前提,使人处于一种平静放松的精神状态,要求“心静用意”去练习,在运动中注重每个动作,是一种平静放松的心理表现。“实中有虚,动中求静”是分层次得静态,使我们的意念完全集中于求静这一点上,做到“心中无物,及其虚实”。

练太极拳要有一种虚怀若谷、恬静无欲的平和心境。太极拳论要求:要“气沉丹田,一虚灵之心,养刚中之气”,强调中气贯于肾中,收于丹田。太极拳《十三势行功心解》中对太极拳气做了精辟阐述,“以心行气,务令沉着,得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指心意、精神、使气遍至全身,无微不到,并非以力行气,全身“意在神不在气,在气则滞”。这种心境贯于行拳之中,太极拳才会达到“外示安逸、内宜鼓荡”,“气如车轮”。

太极拳与心理学

太极拳主身心合修,练时必须要“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语见《行功心解》),才能尽其妙用。这练法纯以心理作用为根据,非常真实可信。人的精神力量是很强大的,它能使人的生理作用完全受其支配。

人体的神经作用,因为其与生理组织有中枢和末梢之分,所以受外界刺激会有感觉和知觉的不同。有感觉,是因为神经末梢受外界刺激而发生的一种单纯作用,初始时“无认识外物之力,如声感于耳,色感于目,以及臭味之于彝”,这都是生理上各种感官应该有的感觉。

而继感觉之后,人本能的就会想象,这就是知觉。知觉,是由感觉所产生的波动,经神经纤维而达到神经中枢所产生的想象的作用。知觉是人种种观念的发源地。观念与运动中枢有极密切的关系,例如想要那东西手就会动,看见酸梅就会流口水一样,都是人的观念驱使运动中枢所发生的生理现象。

太极拳各种姿势平淡无奇,练时又不许用力(未练拳术之入所用之力多是蛮力,在拳术中谓之僵劲)。初学的人不知道它的意义所在,容易厌倦,这是不利于心理调节锻炼的。《行功心解》第一句即说“以心行气”,就是练太极拳的最大要诀。刚开始练拳的人,总是认为太极拳,必须是老师传其精髓,否则弟子很难练到高深境界,这却是存在误解了。他不知道师傅的责任,只是教授他正确的方法而已,至于练拳者的功夫高深与否,只在于他是否按照老师所教授的正确习练方法而长久坚持。就如同“以心行气”一语,就是正确的方法,然而初学者大多不予重视。“如意欲行气,则应作行气想;如意欲沉重,则应作沉重想;如意欲沉气,则应作气沉丹田想”以此举一反三。

这种方法一旦明悟,就非常的简单,然而想要达到所想要的效果却不是一蹴而就。《十三势歌》上说“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党费功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想要见到效果,在练习的时候,就要时刻做到“以心行气”长久坚持下去,就必然有所收获。《太极拳经》“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等语,即与此意相符。

太极拳用意练拳,行拳炼气,虚静求心,以心行气,以人的精神心理状态为修炼基础,心理状态与太极拳氧气合神统一起来,可实现对心理的调节作用。

太极拳对都市白领的心理调节

都市白领是如今社会的中流砥柱,然而对于承担社会、国家大发展的他们却无一不是处于亚健康状态,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因为对于现代都市中的白领来说,他们要面对的不仅是21世纪不安定、不可测的多变经营环境,还有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利润空间的持续压缩。同时,还要承受来自上司的压力、来自公司同事和部属的挑战、来自公司经营策略的变化。每天,都会有新的竞争对手在他们身边不断涌现,而除此之外,他们还要面对家庭,生活,婚姻等等一系列问题,他们面对的生存压力与岌岌可危的态势绝不是努力工作,努力挣钱就能应付的。

而在如此巨大压力的威胁下,不但对他们的工作事业产生影响,往往也会影响家庭生活,久而久之自身的健康也呼之欲下,令人担忧。

长期处于承受超负荷的压力,就会耗尽恢复元气的能力。中医上很早就有“抑郁成疾”“气滞血淤、肝气不舒”等说法,导致很多种疾病的发生,主要病症有:

一、压力大会引发精神上的疾病:如抑郁、亚健康等,其表现是情绪低落、悲观、失望、后悔,对过去很感兴趣的事情提不起兴趣来,不愿见人,把自己封闭起来等。

二、严重的精神压力会引发身心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消化道疾病等病症。

三、压力过大最大的危害是会造成免疫体系紊乱。研究表明,极端和长期的压力会降低血液中的血小板,从而使人容易受到疾病的困扰。如肺炎疫苗在长期压力下会失去免疫的效果。

四、压力大会损伤大脑。压力大的人常常感到精神紧张或失眠,同时大脑无法正常运转,最终会出现剧烈的头痛、记忆力丧失等不良反应。因为随着激素在身体里的急剧上升,会使人的大脑出现问题。

五、压力大损害皮肤。压力导致的激素在通过皮肤表层释放时会引起粉刺、皮疹和发痒的斑点等现象。其中一些人的皮肤会变红,而另一些人的皮肤则会变白,在极端压力下,还可能诱发麻疹或牛皮癣,从而使皮肤的状况越来越糟。

那么对于都市白领来说如何减轻压力呢?

心理压力即精神压力,总的来说有社会、生活和竞争三个压力源。压力过大、过多会损害身体健康。现代医学证明,心理压力会削弱人体免疫系统,从而使外界致病因素引起肌体患病。现代生活的压力,像空气一样无时无刻不在挤压着人们。

而减轻压力就是一件当务之急的事情。减压其根本就是使心境平和,气血通畅。心境平和,就会使得个人感到放松,平静,而不容易受到消极情绪的干扰;而气血通畅则精神旺盛,长久不衰。

太极拳以松静养气、通络为主,也可以说以放松、调整周身气血为主,有修心养性之功效。练太极拳,必须做到"放松","气道通畅"。肺主一身之气,肺气调则周身气行,故练功必须令其气顺,不可叫气道结滞,所以说:练拳不可闭气、使力,总以放松、沉气为主。在练拳时要配合呼吸配合开合等。

由于以上的要求,使得练太极拳的人们在练拳过程中思想注意放松并调整呼吸,每次练拳下来心情舒畅精神饱满。身体微微出汗,增加体内的新陈代谢,从而缓解了精神压力,使大脑抑制与兴奋相结合,而且它还有利于心态平衡,并起到了健身功效。

所以,针对当今白领的生活方式,练习一种或几种太极拳和太极拳器械是一条非常可靠的健康之路。只要你每天坚持练拳,它就可以使你持久地保持身心平衡和动态平衡,早日从沉重的学习或工作压力中解脱出来。

太极拳对都市白领有着很好的心理调剂作用,那对于大学生呢?

在传统观念中,人们已广泛认识到太极拳的健身养生、修生养性、防卫自卫、竞技比赛、表演娱乐、增进友谊、自助助人、防治疾病和延年益寿等诸多功能,但却忽视了太极拳能有效的锻炼人的意志精神、发展和调节人的心理素质的作用。

演练太极拳的两个基本要领就是“心静”和“体松”。所谓“心静”就是指思想集中、精神灌贯注,做到专心打拳。“体松”是指身体各部位保存运动中的自然舒展,排除紧张情绪。人体的动静关系着精、气、神的衰旺存亡只有做到安静自然,才能加强内气的运行,把人的精神、形体、气息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在不断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也不断发展自己的意志水平。

在性格方面,练太极拳能使人的“七情”淡化。“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达到遇喜而不狂,遇怒而不恼的境界。练太极拳,能使人变得刚毅、开朗、乐观,学会控制自己的心理意识和思想感情,使自己的个性更趋于成熟。太极拳练习能增加高校学生间彼此交流接触,尤其在现代紧张,快节奏的大学生活中,通过这种学习过程使人忘记烦恼和痛苦,减轻压力,消除孤独感,排遣莫名其妙的牢骚情绪和猜忌多疑的心态,使人的心理不是对立和孤立的。

心与身的相互协调、相互影响。在校大学生特别是即将毕业的学生,要受到学习、就业及社会竞争等各方面诸多压力,从而使同学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张,心情急躁,感情容易冲动,易发脾气。练习太极拳实际上就是一种自我减压的过程,要求心静用意。太极拳活动持久而有耐力,从而增加自我的控制能力使情绪更加稳定。

“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所以太极拳拳理重在养心,“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的运作机制,对高校学生调节心理状态有很大作用。“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有真意”,这就是练习太极拳的最高境界。高校学生产生的心理压力,源于深层心理,隐伏于对生活、学习节奏加快,肩上负担逐渐加重。这种忧患和焦虑,如不重视,加以改善,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当代优秀大学生的。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太极疗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9/0902/1337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