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饮食文化 > 正文

美国、俄罗斯、欧洲、印度、日本、非洲、南美洲都吃什么鱼?

世界上其他国家都吃什么鱼?大多数人都知道西方国家不吃带刺的鱼,那他们到底吃什么鱼呢?那其他国家如印度、非洲又吃什么鱼?

而且在做法上,看看我们是怎么吃鱼的,家常的红烧鲤鱼、炖鱼、清蒸鱼、水煮鱼片、酸菜鱼、剁椒鱼头、松鼠桂鱼等等,都能将这些鱼肉做的非常美味,而且还不会浪费鱼肉。

那其他国家的人呢?

注:本文提到鱼类基本以大类所属,如大马哈鱼、三文鱼都属于鲑鱼类,不再具体细致划分鱼名。

1.美国:鲑鱼、金枪鱼、鳕鱼、罗非鱼

美国人平时吃的较多的鱼是金枪鱼、鲑鱼、鳕鱼等深海鱼,除此之外罗非鱼、鳟鱼的比重也不低,这些鱼普遍刺少营养高。当然美国人从不会买整条鱼,而是像买牛排一样,都是从超市买已经处理包装好的生鱼块带回家。

煎三文鱼

其中作为淡水鱼的罗非鱼也是很意外名列前茅,对于罗非鱼的烹饪,美国人最常见和最拿手的方法是炸鱼排(fried fish steak),将鱼肉切成片,用胡椒粉、姜泥等调料腌渍后,再用面包糠和干淀粉包裹,扔到油锅中炸至金黄色后捞出上桌。

其他的海鱼最常见的吃法是吃鱼排,取上好的鱼肉搭配香料在锅中煎炸。

煎大西洋鲑鱼

至于价格方面,根据餐厅条件和位置从$10-$25不等,我找了一家美国人气很高连锁餐厅,套餐价格如下:

上面的是餐厅菜单展示的效果图,实际端上来的菜品如下,套路满满:

煎鲑鱼配青豆和土豆

2.英国:鳕鱼

英国著名的国民食物——炸鱼薯条,用的就是鳕鱼。在英国水域全年都可以捕到鳕鱼,这种鱼的好处就只有一根大刺,很容易肉骨分离,然后裹上面糊油炸即可。

普通外卖店的炸鱼薯条,一份不过4英镑;稍微高档一点的餐厅,六七英镑。如果去最古老的炸鱼薯条店——‘Rock& Sole Plaice’,这家店从1871年营业至今,堂食则需13.5英镑,价格不便宜哦!

历史有一个著名的“鳕鱼战争,欧洲的鳕鱼产区主要集中在冰岛海域。1944年冰岛独立后,连续几次扩大领海范围以保护鱼类资源。这遭到了英国的强烈抵抗,由此开启了持续二十多年的鳕鱼争夺战。即使英国的同盟国不断建议其改变消费习惯,改吃其它鱼类就好啦,但英国人就不,坚持只吃正统的鳕鱼,直到1976年,在北约的调停下,英国才作罢。从此在英国便流传开一段佳话:“谁动了我的鳕鱼,我就要跟谁开战!”

3.欧洲:金枪鱼、鲑鱼、鳕鱼、鲱鱼、鳟鱼、沙丁鱼

当然英国也属于欧洲国家,但英国人实在太挑食了,只能把它单独拿出来,剩下的欧洲国家就没那么特殊,根据欧盟公布的数据,欧洲人食用前三多的分别是金枪鱼,鳕鱼和鲑鱼,这类海鱼营养价值丰盛,少刺多肉,而且即便有刺也得去掉后才能端上餐桌,否则客人被刺到,就可能告得餐厅破产。

鲑鱼(三文鱼)在法餐、意料理中经常以烟熏的做法出现,将生鲑鱼肉用以约37°C的生烟慢熏至半熟,然后切成极薄的长条片,配上橄榄、洋葱柠檬等。

瑞典鲱鱼罐头而名声大噪的鲱鱼,是欧洲沿海国家的家常便饭,而其中最为突出的国家其实是荷兰,荷兰人的吃法是盐渍生鲱鱼夹着洋葱或者奶酪吃,瑞典人会将生鲱鱼用盐渍后让其自然发酵,由此产生了有浓烈的臭鸡蛋、腐肉和酸臭味;相较而言德国生腌鲱鱼就清淡许多,德国人通常是用醋盐水腌制后包裹小酸黄瓜,搭配面包食用。

至于其他的鱼类也通常是煎炸、烟熏、烧烤或腌制,吃的时候一块鱼肉浇上汁就可以了,比较单调。较小鱼也会做成罐头,搭配面包奶酪作为日常餐点。

4.俄罗斯:鲑鱼、鲱鱼、鲟鱼、鲤鱼

俄罗斯幅员辽阔,没有特别偏爱哪一种鱼类,只有因地域原因产生一些差异,起初俄罗斯人主要食用在伏尔加河、第聂伯河、贝加尔湖等大河、湖泊捕获的淡水鱼,如鲟科类,从彼得大帝仿照西欧在俄国推进近代化,大力发展海洋渔业的18世纪开始,海水鱼才端上了餐桌。

雅库茨克市场上小鱼每公斤50卢布,通常买它来烤,粉红鲑230卢布,大鲑鱼700卢布,鳟鱼是650卢布

像大鲤鱼和梭鲈这样的淡水鱼是俄罗斯内陆地区的常见食物,北部地区的鲟鱼、鲑鱼和鳟鱼比较流行,位于东欧的莫斯科地区,更符合欧洲人风格,主要食用鲱鱼和鲑鱼,同时由于市场价格较低,俄罗斯人对鲭鱼的食用量也越来越多。

高加索式烤大鲤鱼

在做法上战斗民族也是相当简单彪悍,心情好了放点调料烤一烤或者煎炸、腌制,心情不爽了直接从冰天雪地的屋外拿一根冻硬的鱼棍,削成鱼片配着伏特加就可劲造了。

另外还有一种经典俄罗斯大餐——Dressed herring(俄文:Селёдкаподшубой),俗称“皮大衣下的鲱鱼”。

苏维埃时代的经典菜,这是一种俄罗斯分层沙拉,由腌鲱鱼丁、水煮蔬菜(土豆、胡萝卜、甜菜根)、洋葱丁和鸡蛋黄、蛋白分层制成,这道沙拉是每个俄罗斯度假餐桌上的必备品。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蓝球土著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9/1030/1362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