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好文 > 正文

【强文三篇】汪兆骞:严肃作家王朔往事

作者:
这之前,他不认识王朔,他是通过王朔的一系列作品与王朔相识的。这位也是侃爷的"猴哥"说:"王朔的作品像个暖水瓶,以外在的冷峭盛着一壶滚烫的水,您可以沏茶,也能泡咖啡,甚至冲一包方便面,抑或用来烫酒。""他是以'温补'的方式调剂着人们的胃口,当然时不时也会扎上一针……"侯耀华真正读懂了王朔。

"噢,这就是王朔呀,"一位外地旅客带着几分崇敬,"他可是发了大财又出了大名喽!"

"他怎么这样儿啊,我觉得他应该是挺坏的,至少应该有络腮胡子!"一个女大学生挺遗憾地说。

台上的王朔一脸傻笑,眼神透着狡黠。

"你玩文学时是不是特得意?"

"写的时候特累,写完了特烦。"

"你是否以一种观念、一种情绪来指导你写作?"

"我是个自相矛盾的人,没有一种不变的观念,所以我靠本能写作。今天下雨,心不顺,心烦,下笔时就好像对人生充满仇恨。要是哪天捡了个大便宜,下笔时,就会十分大度。"

"你的作品有多久的生命力?"

"不知道,我和我的读者得一起死。"

他甘于寂寞和冷落,能够容忍别人对他的误解乃至对他作品的"围剿",却从不屈服于挑战。前两年,外国电视剧几乎占据了我们的荧屏。王朔不服:"我就纳闷儿了,怎么总让洋人在咱眼眉前晃悠,咱中国就没人啦?"

于是,1988年大雪封住京城的岁尾,王朔和几位侃爷搓着冻红的手,在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年轻的副厂长郑晓龙的率领下,钻进蓟门饭店的一个套间,二锅头就着花生米,侃了个天昏地暗,便有了《渴望》的诞生。

又一年,看了春节晚会的节目特没劲,王朔等人又钻进郑晓龙的汽车,开到秘密地点"猫"起来,又是二锅头就着花生米,侃了几个通宵达旦,遂有《编辑部的故事》问世。

王朔也看不惯港台的言情室内剧在大陆抖威风,就拉来在海南岛经他撮合成为夫妻的王海鸰和乔瑜,闷头练活儿,他一天写万把字,苦不堪言。很快,他们合作的我国第一部四十集室内言情剧《爱你没商量》在中央电视台开播。这部凝重而又充满哲理的作品,把王朔的戏剧才华更充分地呈现出来,幸运的观众再一饱眼福,又愉快地眩晕一次,而批评者则大骂王朔"江郎才尽"。

"海马"宣言和幽默运动

写侃爷王朔,自然不能不提由他和马未都最先组织的"海马影视制作中心"。松散的海马集团军,几乎纠集了当今文坛最活跃最有成就的青年作家,如朱晓平、苏雷、莫言、魏人、马未都等。

他们思想活跃,雄心勃勃,力求通过他们的创作,改变影视的平庸和粗制滥造,大有力挽狂澜、横扫影视殿堂之势。且看"海马"宣言:"海马全身可以入药,有壮阳、健身、催产、止痛、强心之功效……"戏谑而不失庄重,表达了他们对艺术的全方位追求。

几年来,"海马"不负众望,产生轰动效应的《渴望》《编辑部的故事》《海马歌舞厅》等佳作,无不是他们策划和编制的。但文艺创作毕竟不是作坊式的,因此,后来"海马"解体也就命中注定。

侃爷王朔爱玩,玩得特疯。光我就和他爬过黄山奇峰,徜徉于滇池湖畔,戏水在三亚海滩……后来,他手头的活儿太多,顾不上玩了。"海马"的哥们儿经常把他劫持到马未都经营的"卡拉OK"去消遣一下,免得写呆,写傻,写出毛病。

他侃起来云山雾罩,曾令各路侃爷黯然失色,可拿起"麦克"就傻眼了,逮这时候报仇挤对他,是大伙的一乐儿。每到这时,他身子往后坐,拼命挣扎,一脸绯红,作揖求饶,苦难深重地哀嚷道:"各位爷,放条生路,让我回家'码字'去吧。"那份德行就大了。

神侃是海马集团军的必修课,平日里抖机灵的,呆头傻脑的,一进入侃境,立刻都变成了神仙。侃是一种幽默运动,一种智慧游戏,可以娱乐社会,干预生活,缓解敌意,修炼灵魂,悟彻人事,是一种横溢的才华,一种积极的生活形态。

况且,侃着侃着,便有一部作品的雏形在各位侃爷的脑袋里形成,无怪乎上海人也高呼"上海人侃起来"……可以说,没有了以京式幽默为底蕴的神侃,就没有了王朔的作品,也就没有了王朔。

一个不端着、不矫情、敢于自嘲、时不时"幽"自己一"默"的人,才称得起"侃爷"二字。大凡侃爷都有好人缘儿,他们之间心也是相通的。

侯耀华之所以欣然同意饰余德利一角,是因为冯小刚给他打电话,请他演余德利时说,"我是王朔的朋友",于是,凭着相互间心灵上的一种感应,他极痛快地答应了。

这之前,他不认识王朔,他是通过王朔的一系列作品与王朔相识的。这位也是侃爷的"猴哥"说:"王朔的作品像个暖水瓶,以外在的冷峭盛着一壶滚烫的水,您可以沏茶,也能泡咖啡,

责任编辑: 江一  来源:六根醉醒客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830/1796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