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养生 > 正文

夏天湿气重,舌苔白厚,肚子隐痛,有时咕噜叫,怎样办?

现代人,“十人九湿”,祛湿的方法用了很多,为什么不见效呢?

1、饮食不合理肥甘厚味、暴饮暴食、挑食偏食,都会形成湿气。有些食物祛湿,而有些食物生湿。比如,肉、鱼、水果,优点是营养丰富,缺点是易生痰湿。合理饮食,利大于弊,如果没有分寸,就会弊大于利。

2、脾虚食物在体内,需要经过脾胃的运化,才能转化成身体需要的营养。如果脾胃功能虚弱,转化的过程问题重重,生产出来的都是些不合格品,身体用不上,就会变成废物堆积起来,这就是痰湿。

2、少进补湿气重的人,常常会出现乏力、沉重、困倦的表现,于是,会被认为身体虚了,要进补了。

3、多吃姜蒜舌苔白厚,一般多属于寒湿,日常饮食中,可多吃姜蒜。比如炒青菜时,加点姜汁、蒜末,既能调味,又能振奋脾阳,温中散寒。

2、八宝健脾汤八宝健脾汤是由四君子汤和四神汤组成的。四君子汤健脾益气,四神汤健脾祛湿,补和泻相结合,既健脾又祛湿,比单纯的补气或单纯的祛湿更好。

因为很多人还弄不清楚湿气的来源,虽然每天都在祛湿,但每天也在不断地生湿,一边放水,一边加水,水怎么能放得完?

还有些人,方法用错了,以为在排湿,但其实做的是无用功。

为什么湿气重?

虽然,有的人饮食很注意,但脾胃功能太虚弱,“废品率”太高,湿气也很重。

多思伤脾过度的思虑,会影响脾胃的功能,“废寝忘食”就是一个典型的表现。用脑多的人,容易出现脾胃方面的毛病。但有些人的“思虑”,纯属于胡思乱想,完全没有必要。

除此之外,寒凉、熬夜、压力大、脾气差、环境潮湿等,也会给身体带来痰湿。

祛湿的饮食,2少1多

1、少吃生冷、油腻、甜食、水果油腻食物、甜食、水果都属于容易生湿的食物,应合理饮食,不要贪多。湿气重时,应暂时忌口。

有些人,一边吃着大夫开的药,一边水果甜食不断,然后抱怨,现在的大夫都不行了,吃几个月的药也不见效。

生冷食物伤阳气,就像自然界中的太阳被遮盖住了,每天下点小雨,时间长了,地面也可能产生很多积水。一旦太阳出来,积水很快就蒸发了。身体里也是同样的道理,阳气弱,易生痰湿;阳气强,痰湿自除。

湿气困脾,阻滞中焦,吃进来的补品没办法运化,郁而化火,不但没补出效果,还会上火,就是所谓的“虚不受补”,其实大多数都是脾虚运化不了的结果。

脾虚会生湿,湿气又最伤脾,脾虚和湿气总是会成对出现。所以,湿气重的人,不要着急进补,要补就先补脾,健脾祛湿,恢复脾胃功能后,进补才会事半功倍。

如果胃的功能还算好,还可以做些醋泡姜、糖醋蒜吃。

健脾祛湿,双管齐下

湿气除了来自环境和食物,也可能因脾虚引起,所以,祛湿不健脾,常常是无功而返。常年以赤小豆薏仁为主食的人,湿气可能还是很重,这就是忽略了健脾的重要性。

醋泡姜 国医大师路志正非常推崇醋泡姜,他强调,养生要从脾胃着手,临床上也很重视湿邪对疾病的影响。他有一个坚持了四、五十年的习惯,就是每天早上吃2、3片醋泡姜。

姜可湿中散寒、振奋脾阳,用醋来泡姜,可以防止姜发散太过,再加一点冰糖来调和,可以使姜和醋更加平和。

醋泡姜用嫩姜即可,老姜太辣,刺激性太强。把姜去皮、切成小片或丝,用白米醋或陈醋浸泡,没过姜片即可,加少许冰糖味道更好。腌制1周就可以吃了,每天早上吃2、3片,当小菜吃。

但热性体质的人不适合吃。

八宝汤的材料:党参、黄芪、白术、炙甘草,茯苓、莲子、芡实、薏仁。

用来炖排骨汤、鸡汤、鸭汤、猪肚汤、肉汤等都可以,最好再搭配一些海带、玉米、胡萝卜山药、木耳、猴头菇等,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味道更鲜美。

出汗能不能祛湿?

利用出汗来祛湿,也是很普遍的做法。但出汗真的能祛湿吗?

理论上来说,出汗是排湿气的一种方式。但是出汗能排的湿气非常有限,反而因出汗过多,会导致津液亏虚。又由于“气随津泄”,还会出现气虚的问题。

所以,为了减少湿气,适当出汗是有必要的,比如适当的运动,合理的泡脚,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祛湿。

但是,过度的出汗不可取。比如,有的人运动或泡脚时,认为出汗越多越好,于是,每次都大汗淋漓还不肯停止,只会适得其反。

还有人为了出汗去蒸桑拿,这是更不可取的行为。中国人传统的养生方法是泡澡或泡温泉,既能利用温度让毛孔打开,排除身体的湿气,又因为浸泡在水里,不至于过度脱水。

结语

湿气和脾虚常常成对出现,不能顾此失彼,健脾祛湿要双管齐下。

除了饮食、运动、泡脚、泡澡,还可以借助艾灸、揉腹、敲带脉等方法。

问题严重时,还需要找大夫开方吃药。但无论如何,生活中的注意事项,都必须要注意。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 康康说话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511/1900409.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