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养生 > 正文

有效降心脏病风险的7个实用方法

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第一大死因,一些简单但有效的方法可帮助守护心脏健康。(《医道心传》提供)

高龄者的前两大死因,第一是心血管疾病,第二才是癌症。心血管疾病也会影响大脑健康,增加阿兹海默病风险。因此,了解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并掌握相关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有多高?如何预防心脏病?我们今天就来谈这个话题。

心血管疾病风险:3大危险指标

健康风险评估应从疾病、生活习惯与身体状况三方面入手,这能帮助我们全面掌握健康状况。

1、疾病状况

下列5种疾病状况,符合1项就要注意:

●有心脏病,包括心绞痛、心肌梗塞、心肌症、心律不整、心脏瓣膜疾病等。

●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疾病。

●新陈代谢症候群、肥胖。

●有动脉硬化相关的疾病,如脑梗塞、下肢动脉阻塞。

●有心脏病猝死的家族病史。

2、生活习惯

现代生活的压力与习惯往往是健康的隐形杀手,下列5种生活习惯,符合2项就要注意:

●几乎不运动、久坐。

●抽烟。

●常喝酒过量。

●工作或生活压力大。

●喜欢吃重味道、过咸的食物。

3、身体状况

如果您在日常生活中感觉到不适,身体或已发出警告。下列8种身体状况,符合1项就要注意:

●上楼梯会喘。

●偶尔觉得胸闷痛。

●常心悸持续10分钟左右才会停止。

●曾失去意识昏倒。

●体重短期内增加很多,比如一星期增加两三公斤

●两下肢水肿。

●最近突然没食欲。

●肩膀、背部、喉咙、牙齿等部位持续疼痛,治疗不见好转。

心血管疾病风险三大危险指标(医道心传提供)

一定要认识的6种心血管疾病

了解高风险疾病种类,能帮助我们提前预防并早期识别。以下六种心血管疾病,若出现相关症状需特别注意:

1、心绞痛、心肌梗塞

【病因】

冠状动脉负责供应血液给心肌。当冠状动脉硬化时,血管变窄,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引起心绞痛。若冠状动脉完全阻塞,则发生心肌梗塞。

【症状】

心绞痛和心肌梗塞是缺血性心脏病的主要表现,常伴有胸闷、胸痛症状,是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2、心律不整

【病因】

心律不整是心跳规律异常的心脏病,包括:

●频脉性心律不整:心跳过快,1分钟超过100次。

●缓脉性心律不整:心跳过慢,1分钟少于50次。

●期外收缩:心跳不规律、漏拍。

【症状】

以频脉性心律不整为主,主要表现为:

●心房颤动:可能形成血栓,导致心肌梗塞或脑梗塞。

●心室颤动:影响血液循环,失去将血液送到全身和肺部的功能,引发生命危险。

3、主动脉剥离

【病因】

动脉由内膜、中膜、外膜三层组成,随年龄增长或高血压影响,内膜变薄破裂,血液进入血管壁。若此现象发生在主动脉,会造成主动脉剥离。

【症状】

突然出现剧烈胸背痛,伴随血压波动或昏迷等症状,有立即性生命危险。

4、心脏衰竭

【病因】

心肌损伤或负荷过重,导致心脏无法有效输送足够血液供应身体五脏六腑需求。

【症状】

典型表现包括下肢水肿和呼吸急促,严重时可能伴随疲乏无力、胸闷等不适。

5、心脏瓣膜疾病

【病因】

年龄增长导致心脏瓣膜变硬,可能出现:

●瓣膜无法完全打开,导致血液流动受阻。

●瓣膜无法完全关闭,造成血液逆流。

以上皆会影响心脏帮浦功能,导致心脏需更卖力跳动。

【症状】

心脏卖力跳动导致心脏过劳,长期下来易引发心脏衰竭,伴随胸闷、心悸等不适。

6、心肌症

【病因】

心肌症包括两类:

●肥厚性心肌症:心肌壁增厚。

●扩张型心肌症:心肌壁拉伸过度、变薄,收缩力下降。

【症状】

影响心脏泵血能力,可能逐渐发展为心脏衰竭,症状包括呼吸困难、乏力等。

六种致命心血管疾病,出现对应症状应注意。(医道心传提供)

7个有效降心脏病风险实用方法

守护心脏健康并不一定需要大幅改变生活习惯,一些简单但有效的方法就能产生深远影响:

1、一天刷牙3次

据研究,一天刷牙3次的人比一天刷牙0~1次的人减少10%心房颤动的风险、减少12%心脏衰竭的风险,而这主要是与减少牙周病有关。牙周病细菌早已被证明与心脏疾病有相当大的关系。

《推荐阅读:牙龈红肿出血又牙齿松动?两招有效自救》

2、积极治疗下肢水肿

改善下肢水肿,可多做深蹲和踮脚尖运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减少静脉淤积,对改善水肿非常有效。深蹲能锻炼腿部肌肉,加强血液回流;踮脚尖则能刺激小腿肌肉收缩,像帮浦一样帮助静脉血液回流到心脏。

●注意事项

深蹲时保持上半身挺直,收胯,臀部向后坐。蹲下时膝盖微超过脚尖是正常的,但不可太多,这样膝盖的压力才不会过大。

踮脚尖可站着或坐着进行,每次保持踮起10秒,重复10~15次。

《推荐阅读:久坐不动易失智短命一动作可解》

锻炼肌肉有助心血管健康。研究发现,每星期做30~60分钟肌肉训练,患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风险以及全因死亡率会下降10%~20%。

3、多做“微激烈运动”

微激烈运动是指运动的强度为“呼吸加快,但不至于感到呼吸急促,可以继续做下去的运动”,适合的运动为健走、慢跑、游泳、骑单车等。运动频率为每星期2~3次,每次30分钟。

4、做伸展操、广播体操、爬楼梯

伸展操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特别适合久坐或不爱运动的人。每天花10分钟伸展颈部、肩膀、腰部和腿部,不仅能改善柔软度,还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推荐阅读:心脏喜欢的5个运动常做改善心功能》

广播体操是一种温和且有节奏的全身性运动,简单易学且不受场地限制,适合任何年龄段的人士。建议每天早晨做一遍,帮助唤醒身体机能并稳定血压。

爬楼梯是高效的有氧运动,能提升心肺功能、增强腿部肌力,同时帮助燃烧脂肪。但需注意关节健康,建议年纪较大的族群量力而行,每次以5~10分钟为宜。

这些运动强度适中,既能锻炼心血管系统,也能作为日常防病保健的重要方法!

7个有效降心脏病风险的实用方法(1~4)(医道心传提供)

5、注意热休克

热休克是指外界温度剧烈变化导致血压急剧波动,引发严重健康问题,甚至生命危险。特别是在冬季,热休克成为常见威胁,需特别小心预防。德国一项对中风患者的研究发现,24小时内温度每降低2.9度,中风风险就会增加11%,对于心血管风险较高的人士更会增加30%的中风风险。

●两种常见的热休克情况

寒冷环境血压升高:在寒冷的脱衣间脱掉衣物,冷空气会导致血压升高。进入寒冷的浴室后,血压再度上升,可能最终引发心肌梗塞或脑中风

温度急升导致低血压:从寒冷的浴室进入温度较高的泡澡水,血管扩张太快,引发低血压、意识昏迷,甚至可能溺死。

●预防热休克的有效方法

提升室内温度:在脱衣间和浴室安装暖风功能,洗澡前提前加热房间。

提升浴室温度:用莲蓬头热水冲浴室墙壁和地板,使浴室升温。

调节泡澡水温:泡澡水温建议保持在40℃~41℃。超过41℃可能引起血压升高,低于41℃则能放松血管,避免风险。

三招有效预防热休克。(医道心传提供)

对策小提醒:冬季提高预防意识能降低热休克的危害,让日常沐浴更安全。

6、睡足6小时以上

睡足6小时以上,有助保护心血管健康。

年纪越大,睡眠需求越少,但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对维护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60岁以上只要睡6小时,70岁以上只要睡5小时,就算睡眠充足了。

●睡眠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

降低心血管负担:充份的睡眠有助于降低血压和心跳频率,让心脏得到休息,减少心脏病的风险。

减少动脉硬化风险:睡眠不足会导致慢性发炎,血管发炎容易引发动脉硬化,形成血栓,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之一。

稳定血糖与血脂:长时间缺乏睡眠会增加血糖和血脂异常的概率,两者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子。

调节压力荷尔蒙:睡眠不足导致压力荷尔蒙水平上升,使血压升高、血管收缩,加速心血管损伤。

●健康建议

确保规律作息,维持高品质的睡眠,搭配心脏健康的生活方式,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推荐阅读:中医概念解开失眠迷雾绑脚妙招化解睡眠障碍》

《推荐阅读:17招必学!改善睡眠品质大全》

7、释放压力

压力会让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心跳速度加快,造成心律不整,使动脉硬化加剧。因此,有必要适当地释放压力。

7个有效降心脏病风险实用方法(5~7)(医道心传提供)

以上介绍了预防心脏病的一些观念和方法,想要更进一步了解如何防治心肌梗塞、心脏衰竭,可以阅读我们之前的相关文章:

《云耳:天然活血化瘀良药》

《易喘、腿肿恐是心脏衰竭?一帖汤30天改善》

《心脏喜欢的5个运动常做改善心功能》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很有帮助,或者您的亲朋好友也有心脏保健的问题,欢迎分享给他们,感谢大家的阅读,我们下次再见!

观赏视频:

 

责任编辑: 赵亮轩  来源:大纪元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5/0117/2161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