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的小薇,是一名办公室文员。平日里没什么爱好,不上班的时候,最大的乐趣就是窝在自己出租的小窝里,手捧零食,看偶像剧。尤其是周末,一躺就是一天。
这周末,小薇像往常一样窝在床上追剧。期间,起来上厕所的时候,感觉左侧半边身体有些发麻,但小薇只觉得可能是自己躺久了,一会就没事了,所以也没太在意。
可一两小时过去了,发麻的感觉不仅加重了,还感觉头晕目眩,这让小薇有点害怕,赶紧拨打了120,之后便逐渐失去了意识。
而小薇的这一正确举措,救了她自己一命。原来她被查出是脑血栓,当时的情况十分凶险,幸亏她在失去意识前及时求助,最终抢救及时,在死亡手里抢回了一条命。
事后,小薇十分后怕,但也不解:为什么自己这么年轻,怎么还会得脑血栓呢?
一、99%的血栓无征兆
首先,需要强调一点,血栓并不是老年病,即便是年轻人,也一样不能幸免。
而何为血栓呢?简单来说,就是附着在血管壁上的“血块”,如若脱落,可堵塞相关脏器的血管通道,使局部缺乏血液供应,出现坏死,严重的可直接危及患者生命。
而让人头疼的是,99%的血栓可神不知鬼不觉的突然发生,很容易让人措手不及。
血栓一般可分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前者更为多见,如心梗、脑梗都属于这一种,具有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特点。而静脉血栓由于较少见,所以很多人不了解,其实它的凶险性不低于动脉血栓。
静脉血栓的可怕之处在于发病时,基本没有任何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红、肿胀、结节、痉挛性疼痛等不适,但常被忽视。
而严重的可出现深静脉炎,患者可面临截肢的艰难选择,如血栓堵塞肺动脉,还会导致肺栓塞,威胁患者生命。
可见,血栓的危害性有多大。所以,对于血栓,大家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做好防患。
二、脑血栓多半是“吃”出来的
脱落的血栓如若堵在脑部血管,便是脑血栓,这种情况一旦出现,致残率是很高的,不少患者可出现失语、偏瘫、视物不清等后遗症,严重的直接致死。
所以,对于脑血栓,提前设防是关键。而它的发生与“吃”脱不了关系。
1、高盐饮食
长期保持高钠饮食,对心血管健康极其不利。据了解,超过9.5%的心血管代谢死亡、10.4%的冠心病死亡、21.4%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死亡等等,都与摄入过量的盐有关。
2、高糖饮食
长期保持这种饮食习惯,可使血糖、甘油三酯水平一直处于较高的状态,同时又降低脂蛋白水平,使血液变得粘稠,对血管健康也是很不好的。
3、油炸食品
长期摄入薯条、油条、炸鸡腿等油炸食物,可导致脂质堆积,堵塞血管,也易出现血栓。
而开头提及的小薇,就是因长期久坐不动,又爱喝奶茶、吃甜品以及薯片等不良饮食习惯,“吃”出了脑血栓。如果你不想成为下一个,就尽量远离这些食物。
三、血栓的到来是有迹可循的,这些细节别忽略了
血栓的症状难以发现,但一旦发生血栓,手脚是会发出轻微的“信号”,此时千万别忽视了。
1、单侧手臂或腿部肿胀
当出现静脉血栓时,血液不能正常回流到心脏,就会导致液体扩散到腿部等组织,使其肿胀。所以如果发觉一侧手臂或腿部,与另一侧明显不一样大,尤其是膝盖以下部位,也要小心深静脉血栓。
2、单侧手臂或腿部胀痛
主要因血栓引发的炎症引起,随病情发展,痛感越加明显,部分患者还可出现抽筋、抽痛等情况。
3、手臂或腿部发红
当血液回流到心脏的量减少,静脉压则会相对升高,使体液渗透到其他组织中,导致手臂或腿部出现发红、发热等炎症表现。
另外,血栓早期还可能会出现突发头晕、头疼、口眼歪斜或流口水、偏侧肢体无力、说话不利索、视物模糊、爱犯困或者哈欠连连、呛咳、吞咽困难等情况。
建议高血压、糖尿病、有过血栓病史、吸烟、久坐、久站等高危人群平时要加以注意,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寻求帮助。
四、远离血栓,牢记“三字诀”
血栓的发生,多是有原因的,比如久坐、喝水少、摄入过多油脂等,所以平时如能规避这些危险因素,就可以离血栓远远的。
1、多运动
长时间保持坐位不动,可导致膝部血液流动变慢,提升血栓的发病风险,所以建议大家多运动,尤其是办公一族,坐1个小时就应该起来活动。
平时也要积极锻炼,进行游泳、健步走都有氧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度,预防血栓。
2、多喝水
体内如果缺水,血液也会变得很粘稠,继而增加血栓的形成,所以平时要多喝水,尤其是早晨4-8点时,血液黏度最高,此时建议可以来杯温白开水。
3、抬抬脚(“踝泵练习”)
长期坚持这个动作,可帮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肿,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具体方法为:
一是跖屈,平躺于床上,尽量放松身心,吸气,再缓缓的尽可能的朝着自己面部的方向勾起脚尖,保持5~10秒,然后呼气,再慢慢归位;
二是背伸,方法一样,只是脚尖的方向有所改变,变成尽可能使脚尖朝下。这两项可以连续做,中间无需停顿。
总结:血栓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所以高危人群平时要注意预防,发现异常,及时就医诊治,争取将危害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