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养生 > 正文

70%的慢性疾病是“饿”出来的,铁、锌、维生素...一个都不能少

人到中年,最不愿意做的事情就是:体检!

随便一个检查项目,都能被医生吓出一身冷汗:

随着新陈代谢变慢,

慢性病也成为中年人跨不过去的坎儿...

不到一年的时间,便可以从微胖界跨入肥胖界;

轻微脂肪肝迅猛发育;

最重要的是:还会发生营养不良!

这一点,就不服了,一日三餐,顿顿不落,无肉不欢,宵夜动辄便是烧烤火锅小龙虾。眼神里略过一丝丝担忧,害怕自己营养过剩,营养不良是什么情况?!

“吃得太好”背后的营养危机

在我们的意识里,肥胖、营养过剩这些问题都是因为“吃得太好”。其实呢,“吃得太好”带来的问题,跟我们想像中的完全不一样,有时候,“吃得太好”反而会导致营养不良。

你不知道的“隐性饥饿”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全球现有约20亿人正遭受“隐性饥饿”的困扰,而我国约占3亿人。没想到,在物质条件突飞猛进的今天,我们眼里的“营养过剩”,竟是假象,“隐性饥饿”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难题。

那么,不禁有人问了,“隐性饥饿”到底是什么呢?

所谓“隐性饥饿”,是指机体由于营养不平衡或者缺乏某种维生素及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同时又存在其他营养成分过度摄入,从而产生隐蔽性营养需求的饥饿症状。

简单理解就是,人们为满足健康生活需求,不仅需要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等大量营养素,还需要铁、锌、硒、碘等16种矿物元素,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E、叶酸等13种维生素,而维生素和矿物质不足,一时是难以察觉的,但如果人体长期缺乏某种维生素及必需的矿物质,或同时又存在其他营养成分过度摄入的状况,就会出现各种健康问题,甚至导致疾病。

“哪些人”容易隐性饥饿?

看了“隐性饥饿”的概念,便很容易找到易隐性饥饿的人群,一般来说对营养需求量大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元素补充较困难的人群比较容易中招。

营养需求量较大的人群

成长期的儿童、青少年和孕期、哺乳期妇女,他们对营养素的需求量较大,因此日常需要补充得更多。在补充的过程中,便容易出现某一营养物质过剩的情况,同时,由于吸收和个体差异,导致部分营养物质缺乏,继而产生“隐性饥饿”。

饮食习惯较差的人群

偏食、挑食、用零食替代正餐或者减肥节食的人,这部分人难以从正常的一日三餐中获取足够的营养物质。

营养物质吸收较差的人群

营养物质吸收较差的人群分为两类:

一类为老年人,随着年纪增长,牙齿脱落、人体肠胃退化等一系列问题,导致老年人对营养元素的消化和吸收能力下降,导致“隐性饥饿”发生。

另一类为肠胃病患者,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导致这类人群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不足,继而造成某些营养元素缺失,造成“隐性饥饿”。

最常见的“隐性饥饿”有哪些?

现代医学发现:70%的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肥胖症等都与人体营养元素摄取的不均衡有关。

最常见的“隐性饥饿”包括:缺铁、锌和各种维生素、矿物质。

缺铁:贫血

铁是帮助体内制造红血球细胞的重要元素,铁的缺乏会导致血红细胞减少,携氧能力降低,人体的抵抗力也会变弱。

人体缺铁时最容易诱发缺铁性贫血,数据显示:我国每5人里就有1人贫血,而缺铁性贫血可使孩子的平均智商低5~8。

营养建议:

建议日常饮食适当多补充红肉、坚果、深色蔬菜、鸡蛋等,同时可补充维生素C促进铁质吸收利用。

缺锌:免疫力下降,影响生长发育

锌是重要的生命元素。参与体内各种酶、激素的合成活动,保证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促进智力发育、增强人体免疫力。

身体长期缺锌可引起味觉及食欲变差,身体摄取营养的功能降低,从而影响身体发育;还会导致伤口和溃疡的愈合速度变慢。

营养建议:

日常饮食注意粗细搭配,牡蛎、核桃、小麦中都含有较多锌元素,可以适量补充。

缺各种维生素

人体对维生素的需求,不必多少,想必大家也都有所耳闻,缺乏不同种类的维生素,更是会造成不一样的身体健康隐患▼

该如何应对“隐性饥饿”危机?

“隐性饥饿”危机看似比较严重,但是防范起来,也相对简单,做到膳食合理、营养均衡是关键。当然,还有以下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各取所需

人体之间的基因差异导致不同个体对营养素吸收和代谢的相关调控基因存在差异,基因上的位点差异可能影响相关代谢酶活并进一步影响个体对营养素的需求。基因指导饮食已成为科学膳食的一个指导方向,可以更合理地调整饮食结构,并预防慢病发生。

当然了,鉴于人们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不同,需要补充的营养素也有所差异。因此,在补充身体营养物质之前,不妨深入了解一下身体对不同营养物质的代谢能力,以及身体缺乏哪些营养物质,做到知己知彼,合理补充。

注意合理的烹调方式

蔬菜选择先洗后切;

多用清炒、蒸煮、凉拌的低温烹调方式;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水溶性维生素的流失,保存食物营养,且少油少盐,对“三高”人群来说,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饮食方式。

 

责任编辑: 宋云  来源:辣妈爱健康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324/1881203.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