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养生 > 正文

中国“隐性饥饿”人数竟有3亿,怎么回事?

“饥饿”这个词对现代人来说再不是大事儿,因为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足,吃不饱肚子的情况早已一去不返,有些人甚至觉得自己有些营养过剩了。但你意想不到的是,全球现在约有20亿人正遭受“隐性饥饿”的困扰,这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急需面对的重大问题。昨日,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启动全盘营养主题项目,中疾控营养与健康所专家称,隐性饥饿将增加癌症风险,我国隐性饥饿人口达3亿。

隐性饥饿,是指机体由于营养不平衡或者缺乏某种维生素及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同时又存在其他营养成分过度摄入,从而产生隐蔽性营养需求的饥饿症状。人饿了,肚子会咕咕叫,提醒我们该吃饭了,一旦摄入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能量营养素,食物在胃里膨胀,就能抵消饥饿感,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饥饿”,即显性饥饿。然而,食物中还存在一些微量营养素,人体每日需求量很低,即使吃不够也不觉得饥饿,这就叫隐性饥饿。

细数“隐性饥饿”危害

“隐性饥饿”多发于儿童、青少年、怀孕和哺乳期妇女以及老年群体中。由于微量营养素缺乏通常不容易被发现,往往会被忽视。

现在很多家长溺爱孩子,孩子想吃什么就给买什么,小胖墩特别多,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视力下降,甚至有十几岁的孩子就患上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这都和营养素摄入不足或某些种类过剩有关,也是典型的由于‘隐性饥饿’导致的中老年疾病低龄化和幼龄化现象。

“隐性饥饿”容易造成免疫力低下,从而导致传染性疾病、感冒、甚至癌症的发生,这也是造成现在慢性病多发和年轻化的原因之一。

比如维生素、矿物质,虽然人体对它们的需求量不大,却关乎健康根本。通常,当某种维生素缺乏时,往往会出现一些典型的症状,比如夜盲症、脂溢性皮炎、口腔溃疡以及牙龈出血等。当摄入的脂肪、碳水化合物或糖类过多时就容易造成‘三高’、肥胖和心血管疾病。

专家认为,营养素摄入不足导致的最常见的问题是缺铁性贫血,以及人体免疫功能的损害,以上情况在农村贫困地区尤甚。

吃饱并不等同于“不饥饿”

七个方法对抗隐性饥饿

为应对隐性饥饿,目前,我国已做出一些努力,比如强化碘盐,虽存在争议,但不可否认其重要意义;给贫困地区6~24个月的孩子发放营养包(豆粉中加入微量营养素),拌到饭里吃,可缓解微量元素缺乏的问题。此外,政府还应做好营养教育工作,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均衡饮食的重要性。

除了政府,普通人也应学会预防隐性饥饿,具体做法如下:

牢记膳食宝塔。日常膳食中应牢记膳食宝塔,确保谷类、薯类、蔬菜、水果、畜禽肉、鱼虾类、蛋类、奶类、豆类的充分、均衡摄入,并控制油、盐食用量。

重点补充四类食物。调查显示,国人膳食中奶类、豆类制品、粗粮、水产品的消费量远不及推荐量,人们最好重点补充。奶类和豆类制品富含优质蛋白;粗粮富含B族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水产品含多不饱和脂肪酸。

根据自身情况着重补充。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可根据需要,通过饮食补充微量营养素。如摄入牛奶、蛋黄、动物肝脏补充维生素A;吃血豆腐、红肉、黑木耳补铁;摄入海带、紫菜等补碘;常吃猕猴桃、柑橘等补充维生素C等。

多用低温烹调。过度烹饪会使食物中维生素C大量流失。建议多用蒸煮等低温烹调,最大限度保留食物营养。

摒弃不良习惯。吸烟、饮酒、熬夜、反复减肥、缺乏运动等不健康生活习惯,也会造成体内微量营养素缺乏,应尽早摒弃。

尝试强化食品。如今市场上有些强化某些微量营养素的食品,比如加铁酱油、添加B族维生素的谷物早餐,可酌情食用。

服用膳食补充剂。在一般情况下,不推荐额外服用膳食补充剂。但若长期出差在外,三餐难以保证,可酌情服用复合营养片。

责任编辑: 宋云  来源:文汇网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1220/1844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