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养生 > 正文

血管不需要刻意排毒,一个习惯就能加速“清血管”

血管堵了,生命通道就危险了。不少保健品商家瞄准这一点,宣称只要定期清理“血管垃圾”,就不会患上心血管病。

其实,血管发生血栓并非“垃圾”拥堵导致,也不需要所谓的“排毒”。

喝水,最简单的“清血管”习惯

在保养血管的各种方法中,有一种流传得很广:血管堵塞,是因为里面堆积了太多垃圾,得定期排毒清理。这一“理论”被很多保健品厂家作为依据,印上宣传广告。

血管其实没必要借助外界干预排毒。

所谓“血管垃圾”,主要指人体新陈代谢所产生的代谢废物。它们之所以存在于血管中,是因为血液流动可以将其运送到特定的身体器官,然后被肝脏、肾脏代谢分解,并排出体外。

理论上说,这些代谢废物无需采取额外手段排出,如果想要排出它,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多喝水。

此外,人体正常的代谢废物也不会堵塞血管,堵塞血管的是脂类物质。例如胆固醇,适度水平的胆固醇可以维持人体正常运转,但如果长期胆固醇水平较高,就容易引起动脉血管粥样斑块。斑块一旦破裂就会形成血栓,可能导致血管堵塞,引起脑梗死、心肌梗死等疾病。

血栓形成有3个原因

既然“毒素”不会堵塞血管,那血栓又是怎么回事呢?从临床上看,血栓形成有以下几个原因:

凝血系统功能失衡

在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下,人体血管中的血液是不会凝固的,但在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血管内皮细胞会出现紊乱,继而导致凝血系统功能失衡,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反应,最终形成血栓、血管堵塞等问题。

血液组分发生变化

血浆中存在一些具有抗凝作用的蛋白,如类肝素物质、蛋白C、蛋白S以及抑制凝血酶活性的抑制物等,若由于某些因素导致抗凝蛋白发生异常,就会引起血液高凝。

血脂增高

人体摄入适量的脂类物质有助于身体正常运转,但摄入过多,使其长期存在于血管中,则易导致血流速度减慢,或出现动脉血管斑块,诱发血栓。

预防血管堵塞,不应该通过服用保健品等“排毒”,而应从生活习惯入手。

长期熬夜,心脑血管的生物钟会被打乱,继而导致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过多,引起血管收缩、血液流动缓慢、黏稠度增加等现象。

餐餐摄入高油、高盐、高糖食物,容易使血管里的脂肪越积越多,最终堵塞血管。

60岁以上老年人是血管堵塞的易发群体,应重视血液流变学及凝血酶原的检测,注意定期检查血管的弹性,判断是否已存在硬化迹象。

血管好不好,5个动作摸出来

人体的血管隐藏在皮肤之下,它是否健康从体表看不出来,但可以“摸”出来。

身体有5个地方,摸一摸,能大致判断血管好不好。

摸手腕

把手指轻轻搭在手腕靠近大拇指一侧,感受自己的脉搏。

正常的脉搏与心率一致,每分钟60~100次,且间隔规律。若脉搏跳动不规律,可提示房颤、血管狭窄等疾病。

观察脉搏是发现房颤最简单易行的方法,还可以让家人同时把手放到自己的手腕和胸口,检查两者跳动是否一致,心脏和脉搏跳动不一致也是房颤的表现

除此之外,锁骨下动脉狭窄也会影响脉搏正常跳动,出现一侧脉弱,甚至摸不到的情况。

严重的锁骨下动脉狭窄不仅影响上肢血流,还会影响脑部的供血,产生头晕、看不清东西、走路不稳等症状。如果发现自己脉搏过快、过慢或节律紊乱,要尽快检查,找到原因。

摸肚子

肥胖会增加全身各个脏器,尤其是血管的负担,增加高血压、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胖不胖,不光看体重,还要看腰围,腰围是心脑血管疾病更敏感的预测指标。

腰围测量方法:用皮尺在脐上0.5~1厘米处水平绕一周,肥胖者选腰部最粗处水平绕一周。中国男性≥85厘米、女性≥80厘米被认为是腹围超标。

摸腿部

按压自己的腿部,如果发现一侧比另一侧粗,一按一个坑,或者双腿发沉、发胀,可能是水肿了。下肢水肿是由于血液回流不畅或体液淤积在下肢导致的。

没有明显诱因的一侧或双侧下肢水肿,可能反映严重的疾病,如心功能不全、静脉曲张、肝肾疾病等。出现这种情况,就要及时就医。

摸脚背

足背动脉的搏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血管健康状况,其强度因人而异,有些人搏动很强,有些人似有似无,主要与天生差异或脚的胖瘦有关。

但是,如果一个人的足背动脉搏动发生了变化,那有可能预示著动脉出现了问题。

如果一侧足背动脉搏动减弱且左右不对称,原因通常就是下肢动脉硬化。如果双脚的足背动脉都越来越弱,还要警惕髂总动脉等位置相对更高的血管出现了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等。

糖尿病人出现血管问题的风险更高,更应关注足背动脉搏动。

摸脖子

男性脖子正中的喉结(女性为相应位置的软骨突起)两侧是颈动脉,把四指轻轻搭在一侧,感受颈动脉的搏动,然后再换到另一侧,判断两侧搏动是否强弱一致,如果一侧搏动减弱甚至消失,可能是颈动脉狭窄的表现。

但需要注意,一定不要用力按摩或者同时触摸两侧的颈动脉,以免脑部缺血。自己若做不好,应请专业人士帮忙检查。

触摸身上这5个地方,一定程度上能帮助我们监测血管状况,防患于未然。

不过,这些自检方法最多只能起到提示作用,确诊疾病还需要在医院进行体检以及更多的检查。

7个习惯防住血管病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顾东风院士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指出,我国20岁以上成年人中,约60.5%的冠心病和脑卒中死亡,归因于没有达到7项理想的心血管健康指标,分别是吸烟、体重指数、体力活动、饮食、血压、总胆固醇和空腹血糖

若日常生活中努力纠正过来,完全可以避免发病,并且六成心脑血管疾病可防可控。

针对上述危险因素,李康给出了以下指导建议。

1戒烟

吸烟时,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刺激血管运动中枢,并刺激体内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引起心率加快、末梢血管收缩、血压上升。

因此,生活中要尽量做到不吸烟、远离二手烟。

2控体重

日常饮食,保证每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合理搭配,能满足身体所需即可,尽量不要超过热量上限。

同时,要少吃热量较高的油炸食品、方便食品和快餐等。

3常运动

运动能改善血液循环,对降低血脂、血压和体重效果明显,还可舒缓压力,愉悦身心。

建议根据自己年龄、性别、体力等不同情况确定运动时间和强度。

一般可多进行慢跑、快走、游泳、骑车等有氧运动,每次坚持30分钟,每星期至少5次,运动后心率加年龄以不大于170为宜。

运动状态以身体微微出汗,不感到疲劳,运动后自感身体轻松为最佳。

4合理饮食

饮食油腻会导致血脂增高,过多的血脂附在血管上,就会造成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引发血栓。

建议日常饮食要减少摄入盐、糖、饱和脂肪及反式脂肪等,多吃低热量且富含矿物质、维生素、纤维素和其他营养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杂粮、瘦肉、鱼类或低脂乳制品等。

5控血压

血压高时,血流对血管的冲击力增大,使动脉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容易产生动脉硬化。

不少人天然存在动脉扩张或动脉瘤,一旦血压突然升高,动脉瘤破裂,会引起脑出血。因此,血压应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

建议平时少吃盐,每人每日控制在6克内,多用蒸煮等烹调方法,少用酱油、味精等调味品。儿童、青少年也要注意血压监测和预防。

6控血脂

当血液中的坏胆固醇增多,易在血管壁上沉积并形成斑块,甚至堵塞血管、形成血栓,导致急性心梗或脑梗。

建议饮食以少油为原则,少吃动物内脏、动物脂肪及甜食,尤其少吃含反式脂肪酸的食品,如奶油黄油等。

7降血糖

在长期高血糖的作用下,动脉内皮细胞容易受损,血管壁的通透性也会变差,脂质容易沉积在血管内皮,进而导致血管狭窄,引起冠心病、脑梗等疾病。

建议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胡萝卜芹菜燕麦、柑橘等,能延缓肠道吸收糖分。

 

责任编辑: 宋云  来源:杨博华谈血管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504/1744067.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