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养生 > 正文

你不可忽视的脑中风前兆

作者:

图片来源:周书羽

如果以个别恶性脑瘤来比较,脑中风的致死率远高于任何单一种类的恶性肿瘤。

35岁以上的成人,每年约有3万人发生第一次中风,导致死亡或残疾。其中有十分之一的人一年内会发生第二次,残障程度会比第一次严重,且其中四分之一人死亡。虽然九成以上的脑中风发生于50岁以上。

虽然九成以上的脑中风发生于50岁以上。但近年来脑中风有逐渐年轻化趋势,需要更多人懂得调整生活型态,以预防重于治疗来看待脑中风。

50岁以上有危险因子的人(高血压糖尿病、抽菸、高血脂等),医界建议应在健康检查中,加入超音波头颈部血管筛检。

而当发生症状时,更需要懂得就医,以磁振造影等检查做更进一步确认,而不是不以为意,以为发麻、摔跤、看不清楚没什么关系,其实很可能身体正在进行小中风、或眼中风。

就医检查若发现颈动脉严重狭窄,可考虑积极治疗以预防中风,治疗选择有吃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颈动脉支架置放术等等,健保局已于7月核准给付颈动脉支架手术与耗材。

时序进入秋冬,中风易发季节,需要您多注意自己与家人的多方面健康细节。

突然摔跤、发麻小中风需立刻急诊

常有人说,六、七十岁人禁不得摔,一摔就生病。

事实上,与其说是“摔坏的”,不如说是“小中风引起摔跤、发麻”。

不要不当一回事,应立即急诊、住院观察,以提防更严重的发作。

个性活泼的王老先生参加街头活动,突然觉得口齿不清,没办法跟着呐喊,单侧手脚阵阵发麻无力,身子有点站不稳。他认为这是激动和疲劳的正常反应。

不到一个月,老先生晚上回家,一跤跌入水沟,家人只注意到外伤,扶他去缝伤口。老先生还是不以为意,贴着胶布四处找朋友吃吃喝喝。

又一个多月后,他发生脑中风,左侧身体瘫痪,从此卧病在床,成为家人沈重的负担。

小中风来得急去得快,病人往往不以为意,以为很快恢复就表示没事,却不知道,这是脑中风的严重预警,警告身体有问题,而且还可能恶化,必须立即接受检查和诊疗。

预测脑中风的重要指标

脑中风有两种,一是血管破裂出血(出血性中风),约占17%,另种是头颅内或颈部的血管阻塞不通,造成缺血性中风,约占83%。

中风前兆,临床上称为暂时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俗称小中风(ministroke),动脉供应脑部的血液循环突然阻塞,使脑部对应部位的细胞突然短暂缺乏氧和养分,导致那个部位所司的功能暂时减退,一旦栓塞冲散或溶解,供血恢复正常,脑部的功能也会恢复。

小中风的症状和脑中风一样,只是持续的时间长短和严重的程度不同。小中风的症状比较轻微,大多只持续5~20分钟,而且会在24小时内恢复。超过24小时就称为中风。

美国中风协会将小中风和脑中风的症状分为五大项:

1.手脚或脸部突然发麻或无力,尤其是身体的单侧;

2.突然感到困惑,口齿不清,或听不懂别人的话;

3.单眼或双眼视力突然模糊;

4.突然举步困难,觉得昏眩,失去平衡或协调;

5.突然不明原因的头痛欲裂。

小中风的症状持续时间虽短,仍可能使部份脑细胞因供血受阻而坏死,造成脑部的部份功能永久受损。这种伤害有时很微细,不明显,患者本身可能不会察觉,必须经过专家仔细检查才能确定。

除了验血和量血压等一般检查项目以外,心脏超音波和颈动脉超音波是诊断小中风的重要依据,如果需要进一步检查,可以做磁振脑血管造影。

小中风发作后恢复,并不表示危险性消失,如不即时接受妥善诊疗,可能会增加脑中风、心脏病发和死亡的危险性,因此国内有专家称小中风为“隐形杀手”。

“ㄆㄧㄚ一下缺血,就好比打一下,可能死了多少个细胞,表面上看不出来,可能一次真的没什么关系,但多几次就有关系了,”台北荣民总医院神经血管科主任胡汉华形容,小中风可能一再发作,症状可能不同,再次发作伤害更大,最后甚至可能导致脑中风。

小中风发作后的第一个月到第一年内要特别注意。据统计,一成小中风病患在发作后一年内出现严重脑中风;三成在五年内严重脑中风。

台北荣总心脏科陈肇文医师进一步指出,发生脑中风时,合并其他心脏血管或周边动脉问题的机率达60~70%;而当周边动脉有问题时,心脏血管或脑血管出问题的机率达三分之二。

发作时间短,容易被忽略

但国人极易疏忽。卫生署调查,65岁以上的人有11.6%,40~64岁的民众有3.41%,疑似发生过小中风。但发生小中风后,有36.9%的人没有做进一步检查,69.4%没有因此做体重控制,47.6%仍没有运动,30.5%仍继续喝酒、26.6%没有因此戒菸,显示国人不重视小中风的威胁。

美国旧金山加州大学江森博士认为,小中风来者不善,却容易被基层医疗忽略。他因此呼吁,发生小中风时,“要立刻直接去最近的急诊室就医”,以掌握时间,彻底的检查和诊疗。

已愈来愈多专家反对将小中风和脑中风分开。胡汉华医师说,“其实小中风发作和心脏病发一样紧急,应该受到同等的重视”。不赞成区分小中风和脑中风这种沿袭传统的做法。

德国神经学家米尔一发现病人是小中风,就立即安排住院,他研究发现,将两者区隔开来容易引起误导,造成小中风病人心态上疏忽,复原状况反而不如脑中风病人。

台湾的临床研究也证明,奇美医院神经内科林慧娟医师曾针对院内131位暂时性脑缺血(TIA),和198位轻度中风的人比较临床特性与预后,研究发现,有15%的暂时性脑缺血病人在7天内会发生脑中风,特别是男性、大动脉粥状硬化的人,发作机会是一般人的5倍。

而有高血压病史、症状持续时间超过30分钟的人,则是2.5倍。

所以林慧娟也主张,有需要宣导民众一发作立即就医。并且医生应改变观念,“不要只观察病人几小时、照张断层就好了,应是住院观察、积极安排穿颅超音波与核磁共振等检查。”

加强警觉心和应变能力

先进国家都已拉响警钟。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的专家纷纷呼吁,加强对小中风的警觉心和应变能力。美国政府更将提高对小中风和脑中风症状的认知,列为2010年全国健康目标之一。麻州于7月初还明文规定,全面提升中风紧急医疗设施与人力,使全州自10月起,所有中风病人得以在一小时车程内的医疗设施获得妥善诊疗,不致延误。

胡汉华医师表示,台湾在建立中风紧急医疗结构上,仍在起步阶段。他也呼吁,“不论小中风症状持续多久,都应该立刻去急诊,并且留院一、两天密切观察和诊疗”,预防小中风复发或病情持续恶化,因为前二天机率最大。

留院期间的检查项目包括临床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神经超音波检查、心脏方面的检查及实验室的检查,以找出中风的原因及危险因子,以便对症下药。司晏芳协助采访(审稿专家:台大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叶炳强)

哪种人容易小中风?

男性小中风的机率约是女性的1.3~1.5倍。

年龄愈大,小中风机率愈高。

气候愈冷的地方,如西伯利亚和哈尔滨等地,小中风发作的机率愈高。

其他危险因子,包括高血压、胆固醇过高、心脏病、动脉硬化、糖尿病、肥胖、抽菸、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自体免疫疾病合并抗磷脂症候群。

预防小中风的饮食

除了饮食要清淡少盐,控制热量及多运动,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肪等危险因子外,平日饮食注意营养均衡也是预防小中风的要诀。

●每天吃一份蔬果,能使妇女中风机率减少7%,男性中风机率减少4%,根据美国1999年发表两项大规模的长期研究显示。

●平日应注意摄取富含钾、叶酸、抗氧化物和钙的食物,及含丰富可溶性纤维的燕麦和豆类等。钙能减少妇女的中风机率。

●味噌、豆腐和豆奶等黄豆制品能降低体内坏胆固醇,提高好胆固醇的含量。

●每周应食用2~4份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鱼类如鲑鱼、鲔鱼和鲭鱼等。

●平日服用含叶酸和维他命B6、B12的综合维他命。自我测验

自我测验/你会不会正在发作小中风?

以下10题是非题,测验你的小中风警觉性:

1.单眼或双眼视力突然模糊或看不见。

2.突然觉得胸口疼痛。

3.单侧的手脚或脸部突然发麻或软弱无力。

4.小中风可能造成死亡。

5.突然觉得困惑,话说不清楚,或听不懂别人说的话。

6.突然举步困难。

7.小中风的症状通常持续超过一天。

8.突然昏眩,失去平衡或协调感。

9.突然头痛欲裂。

10.发作时,不要大惊小怪,立刻躺下来休息就好。

解答:1.○2. X3.○4. X5.○6.○7. X8.○9.○10. X

当你有上列问题任一项可能是小中风的症状,应尽速就医。

责任编辑: 宋云  来源:康健杂志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8/0918/1176047.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