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养生 > 正文

为什么“尿毒症”越来越多?医生劝说:3个习惯别碰,肾会感谢你

小李,25岁,是茫茫北漂大军中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小镇青年。刚来北京的第一年,小李兜兜转转好不容易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在去年年初入职体检时被查出有肾结石。不过还好不算太大,医生的建议是可以定期随诊观察,目前结石的大小有一定的几率会随着尿液排出;当然保险起见还是做手术取石更稳妥。

小李为了省钱,没有选择做手术,医生就叮嘱他要定期来医院查尿常规和血生化,以监测肾功能情况。但小李初入职场,工作忙到不行,每天早出晚归、加班应酬的,每天回到家倒头就睡,哪还有那心思去医院检查。所幸一段时间后,结石真的随尿液自己排出来了,小李便没再多关注自己的肾。

半年多以后,小李感觉自己夜间起夜越来越频繁了,尿液中还带了好多泡沫,小李以为是最近睡前水喝多了,或者是最近工作忙没休息好,便没放在心上。

今年年底的时候,小李总感觉自己时不时的头痛,还有点间断低热,以为是感冒了。为了省钱就去药店随便买了点对症的药吃,然而并没有什么缓解,反而烧的更高了。

于是小李连夜去小诊所输液,虽然感冒症状轻了点,但是接连好几天都感觉头晕目眩的,而且吃饭也没什么胃口。小李这才去医院就诊,刚到急诊常规测血压,怎知这高压直逼180而去,医生赶紧把小李收治入院进一步检查。

第二天,医生拿着血生化的结果告诉小李,他的肌酐水平高达1071,已经达到了尿毒症的诊断标准。医生以最快的速度给小李安排了第一次透析,并告诉小李他的肾脏已经完全不能工作,必须间断透析来协助排除身体内的毒素。

这个消息于小李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一般,自己年纪轻轻,后半辈子竟然要靠透析活着,他实在想不通自己的肾脏为何得以落到尿毒症的地步。

其实尿毒症并不是一种单一疾病,它其实是各种慢性肾脏病进展到终末期,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的一种共同结局。

慢性肾脏病在全世界的患病率一直居高不下,而且肾脏相关疾病通常起病隐匿,症状多不典型,所以导致很多患者在初次就诊时就已经进入尿毒症期。

我国的慢性肾脏病患病率约为10.8%,约1.2亿人口饱受慢性肾脏病的困扰,每年有约千分之一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因控制不良而进展到尿毒症期,预计10年内需要通过血液透析生存下去的患者可能超过100万【1】。

所谓慢性肾脏病,是由于人体尿液中的一些含氮较多的有害物质和其他废物在体内积压过多,降低了肾脏的排毒功能,造成的一种持续肾损伤。按照慢性肾脏病的分期标准,血肌酐水平≥707或肾小球滤过率<15,就可以诊断该患者进入了尿毒症期。

不过面对肾脏疾病不必谈虎色变,早期肾脏病也是可防可控的,通过关注尿液性状的变化和身体浮肿等情况,我们也还是能够早期识别肾脏病的。

一、早期肾病的信号

相当多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发病初期症状都很隐匿,一般不会有明显不适感,但是细心的人还是能够发现一些微小的可疑端倪,捕捉到这些潜在的肾脏求救信号。

1.水肿是肾脏病最特征的表现

水肿是因为肾脏的滤过率下降,造成过多的水分堆积在组织间隙,所以水肿往往发生在组织较为疏松的部位。而肾性水肿有着显著的分布特点,多发生在眼睑或者颜面部

而且晨轻暮重也是肾性水肿进展的一大特点,往往早晨起来水肿较轻,劳累后加重,甚至在下肢低垂部位(如脚踝、小腿)也会发生,休息后可以逐渐缓解。

如果用手指按压水肿部位可形成凹陷,即可凹性水肿,这时应当及时到医院就诊。

2.尿液的性状和颜色改变

正常的尿液应该是清亮的淡黄色,喝水多时可类似白水。如果发现尿中有着较多的泡沫而且持续不散,一般是尿中蛋白增多所致;如果尿液持续呈现浓茶色或酱油色以及淘米水样,可能说明尿中带血或脓尿,都应该警惕肾脏可能出现问题。

3.肾盂肾炎相关表现

肾炎常常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的泌尿系感染的典型表现,往往同时还会出现发热、腰痛等相关症状。上文中的小李以为自己得了感冒而出现发热,实际上这就是肾炎的早期表现。

除此以外,慢性肾脏病的早期表现可能还包括夜尿增多(夜间起夜超过2-3次)和后腰酸痛、血压升高、食欲不振、厌食等容易令人忽视的非特异性表现。如果这些早期症状没有被及时识别,那么造成肾脏损伤的因素持续存在,最终不可避免的会进展到尿毒症期。

尿毒症的发病并无年龄方面的倾向人群,尿毒症在各个年龄的人都可以发病,上至老年人下至孩童都可能患有本病。目前我国现有尿毒症患者已突破百万大关,而且每年还在以15%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2】。

为什么这么多人会患有尿毒症呢?这还要从尿毒症多样的病因说起。

二、尿毒症为什么越来越多

能够导致慢性肾脏病进展到尿毒症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这也是尿毒症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我国,以前肾炎是造成尿毒症最主要的病因。

但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加工食品的多样化导致很多慢性非传染性“富贵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比如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

这些慢性病常常合并代谢紊乱,导致身体内环境中各离子组分的不稳定。而肾脏作为滤过体液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重要场所,如果长期浸泡在一个不正常的环境中,自然会受到长久慢性的损害。

再者很多慢性肾脏病也与药物性损伤有关。随着人们人均寿命的延长,带病生存的病人相对来讲越来越多,所以长期服用多种药物的人也逐渐多起来。

由于大部分药物的代谢产物最终都是由肾脏随尿液排出,所以长期服用药物的患者本身就容易造成肾脏损伤。以上多种因素的作用,都对尿毒症的发病率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使得患有尿毒症的人群越来越多。

这样说来,其实慢性肾脏病离大家说近不近,说远不远,有没有什么措施能够预防尿毒症的发生呢?

三、想远离尿毒症,应该避免这三件事

1.不控制慢性病

随着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的不断升高,这两种疾病导致的慢性病正逐渐成为引起尿毒症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在高血压的影响之下,容易引发肾脏的肾小动脉痉挛,导致肾脏的血供减少,肾血流量下降,长此以往就会对患者的肾脏造成损伤。

对于那些血压长期控制不良,血压偏高者来说,肾脏长期处在一种高压的状态下工作,就像是一扇特别窄的门突然要通过很多人一样,这扇门即肾脏中的无数个肾小球滤过系统,早晚会被破坏殆尽。

滤过系统一旦被破坏,就会失去它的筛选作用,因此血液中某些不应该被滤过的物质就会进入到尿液中,极容易出现血肌酐或尿中蛋白升高的现象。

而且对于本身就患有肾病的人群来说,由于过多的水分潴留在身体中,也更容易出现血压升高的现象,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周而复始地对肾脏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对于广大的糖尿病患者来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本身就是糖尿病非常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长期高血糖,会使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基底层增厚,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一些本应该留在血液中的大分子物质这时也会被滤过。

时间一长,就会使肾小球发生硬化,从而出现蛋白尿、高血压、水肿等一系列症状,而这往往是肾小球损伤的前兆。

有研究表明,约30%的糖尿病患者可能会进展至尿毒症期。因此糖尿病患者一经确诊就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强化血糖控制,避免血糖的大幅度波动而加重肾损伤。

2.滥用药物

当下许多年轻人多处于快节奏的生活当中,总是盲目信任一些销售人员口中推销的保健品,想依靠药物来保重身体。殊不知,是药三分毒,这些保健药品最终都需要在肝脏进行代谢,经由肾脏随尿液排出。

如果这些保健药品确有品牌且成分有严格出处的尚且可以接受,反之如果是成分不明、未经验证的“网红药”,其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含有极大的肾毒性,不知不觉中会对肾脏造成极大的损害。

3.不良排尿习惯

肾脏生成的尿液会暂时储存在膀胱,膀胱是一个压力容器,膀胱壁的肌肉随容纳尿液的增多可以拉伸变薄,以扩大容量。

憋尿是一个很不健康的排尿习惯,像是长时间大力的拉抻橡皮筋,会加重膀胱肌肉的疲劳,容易造成尿液反流回输尿管甚至是肾脏,增加发生尿路感染的风险。

所以不要总是压制尿意,该尿不尿,反而应该多喝水多排尿,让尿液冲刷尿道,都能够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

四、小结

尿毒症是慢性肾脏病的终末期,其发病不分年龄,而且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3】。早期最常见的表现为晨起眼睑或颜面部的水肿,以及尿液性状和颜色的改变,进一步进展可能会累及全身多系统。

但是发展至尿毒症往往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如果我们能够早筛查、早发现、早控制、定期复查,避免拖延至各种并发症逐一发生了才去就诊,还是能够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的。

对于有原发慢性病的人群,一定要积极控制慢性病,可以避免进一步加重肾损伤。对于长期服用多种药物的人群,一定要遵医嘱进行用药,避免服用肾毒性药物

最后,养成一个良好的饮食、生活、卫生习惯,从根本上增强自身免疫力,才是预防所有疾病侵袭的最基本也是最简单易行的措施。正所谓求医不如求己,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责任编辑: 宋云  来源:泌尿男科王医生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1222/1845348.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