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养生 > 正文

痰湿生废物让你百病丛生!中医教洗澡做一件事,摆脱痰湿体质

痰湿”到底是什么?

痰有内、外之分,内痰(广义分)是“无形之痰”,主要指水液代谢过程不畅通而产生的废物,会随气血运行而流窜全身,因位置不定所以称为无形;外痰(狭义分)为“有形之痰”,即呼吸道排出的痰。“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气壅则痰聚,气顺则痰消,“痰”与人体肺、脾、肾最为密切,中医认为“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津液亦随气而顺矣”、“百疾皆由痰作祟”、“顽痰生怪症”、“百病皆因湿作祟”。

人体有许多水,而痰、湿更与水有着密切关系,痰和湿只要其中一个停滞,就会产生废物而导致生病。例如:痰湿积于肝脏就易患脂肪肝;注入人体下方产生水肿;注入人体上方,造成头晕、头胀、头脑不清;流至血液则引起血脂异常,可以说它们停留在哪里,哪个部位就容易生病。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既能运化水谷又能运化水液,脾气健运与否直接影响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脾失健运会导致水液在体内停滞,所以其实“湿重”是标,“脾气虚”才是本。“痰湿”是指当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易引起气血津液运化失调、水湿停聚,聚湿成痰而成痰湿内蕴表现,常表现为体形肥胖、腹部肥满,胸闷、痰多,容易困倦、身重不爽。

一般来说,喜食肥甘醇酒,舌体胖大、舌苔白腻,多是因寒湿侵袭、饮食不节,先天禀赋、年老久病、缺乏运动而发病,常随痰湿留滞部位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发病倾向:易患消渴(糖尿病)、中风、胸痹等,对梅雨及湿重环境适应力差。

“湿”从何而来?

1.短时间吃了过多的油腻重口味食物,堆积成湿,让痰湿堆积于身。

2.患者本身消化能力不足,吃一点就易腻发胀,导致体内湿、热、瘀、寒等代谢不正常,而凝结成湿气。

3.受到四季、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冬天的寒气、夏天的空调、过度饮用冰品、雾霾、梅雨等,都很容易使湿气缠身,导致身重无力。

常见湿气种类

●寒湿: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这就好比冬天如果气候干燥,不管怎么冷大部分人都还能接受,但如果一直下雨或湿气重,就很难忍受了。

●湿热: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这就好比夏天洗三温暖,又热又湿让人喘不过气,明显不如烈日当空、气候干燥的状况较舒适。

●风湿: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一旦成了风湿,就往往是慢性疾病,很难短时间治愈。

赶走痰湿体质!甩开脂肪肝、大肚腩

痰湿体质的胆固醇、三酸甘油酯、极低密度脂蛋白、血糖显著高于非痰湿体质者,常表现为精神不振、头晕目眩、多痰、浮肿、睡时鼾声如雷等,在养生方法上应多注意在平时调整自己的生活,改变一些不良习惯,加强运动。

痰湿体质日常注意事项

1.痰湿体质者不宜居住在潮湿的环境里,在阴雨季节要注意避免湿邪的侵袭。这类体质的人平时还应定期检查血糖、血脂、血压;嗜睡者应逐渐减少睡眠时间,多进行户外活动,享受日光浴

2.洗澡应洗热水澡,程度以全身皮肤微微发红、通身汗出为宜;穿衣尽量保持宽松,面料以棉、麻、丝等透气散湿的天然纤维为主,这样有利于汗液蒸发,祛除体内湿气。

3.饮食上少吃甜点、生冷食品及各种肥腻之品,避免暴饮暴食、食速过快;建议平日可多喝些普洱茶消食养胃、去油腻,同时解油腻之余还能润肠通便、预防手脚冰冷。另外,若想要“补气、袪湿、化痰”,建议平日可多喝些荷叶茶,因为自古以来,就把荷叶奉为瘦身的良药。荷叶性微温平、味辛,无毒,入心、肝、脾经,有清热解暑、升发清阳、除湿祛淤、利尿通便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搭配黄耆补气、山楂助脾胃。

4.“动能生阳”所以平时要让自己动起来,每周运动2∼3次,阳气充足了,湿气就难以在体内积存。

改善痰湿的饮食方式

1.湿热体质:选用清热祛湿、健脾和胃、清肝利胆,偏向甘寒、甘平的食物,如绿豆、赤小豆、空心菜、苋菜、芹菜黄瓜冬瓜、藕等。严重者可请中医师把脉,用一些清热利湿的处方,如羌活胜湿汤等。

2.阴虚体质合并上火:湿气重的阴虚体质同时常合并“上火”,症状多表现为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大便秘结,因此可选用养阴和祛湿的食材,例如:生地和土茯苓、太子参和薏仁等搭配。

3.肝火脾湿:烦躁易怒、眼屎多,通常属于肝火脾湿,也会加减选用夏枯草、茵陈蒿菊花等来调理。

4.夏日暑热与湿气并发:可以饮用绿豆薏仁、苦瓜、冬瓜、爱玉等,这些都是清热祛暑利湿的食材。

责任编辑: 宋云  来源:良医健康网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514/1592897.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