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养生 > 正文

糖尿病的“祸首”被揪出,内科主任:不想血糖飙升,8物嘴下留情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持续高血糖与长期代谢紊乱等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及其功能障碍和衰竭。严重者可引起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昏迷。

糖尿病的症状可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与代谢紊乱有关的表现,尤其是与高血糖有关的“三多一少”,多见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常不十分明显或仅有部分表现;另一大类是各种急性、慢性并发症的表现。

糖尿病的“祸首”被揪出

当体内血糖不断升高之后,大部分人都认为是平时吃糖过多引起的,但有的糖尿病患者平时很少吃糖,却还是出现了血糖飙升问题,当出现这种现象时,多半是由于【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造成的。

碳水化合物是支持我们身体机能的主要功能来源之一,而一个人缺少碳水化合物的话,会让身体营养失调的,每天摄于总热量中的一半分摊给碳水化合物,才是我们常说的均衡饮食。

患者进食碳水化合物后升高血糖的数值,是需要根据患者胰岛素释放实验,以及c肽释放实验来综合评估的。

正常患者在进食82.5克葡萄糖粉之后,餐后两小时血糖是不应当超过7.8毫摩尔每升的。如果患者多次测餐后两小时,血糖高于11.1,则考虑有糖尿病的情况。

胰岛功能受损的患者,往往进食含糖的食物之后,血糖水平可以波动较明显,患者甚至血糖的增幅可以达到10个以上。

所以想要控制血糖稳定,一定要控制好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摄入,尤其是以下这几种食物吃进体内或许会导致血糖飙升,希望您能嘴下留情,不要任性妄为。

内科主任:不想血糖飙升,8物嘴下留情

第一:白糖(含量98.90g/100g)

人体的消耗要以糖类氧化后产生的热能来维持,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有70%是靠糖类供给的。白糖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和钙,而碳水化合物所占比例为98.90%,就是说每一百克的白糖,碳水化合物含量就占98.90g。

第二:葡萄干(含量83.40g/100g)

葡萄干的营养成分来源于葡萄,其继承了葡萄的多种抗氧化功效。葡萄在制干过程中有物质成分的浓缩,也有物质因为氧化等原因而发生的分解与转化。葡萄干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碳水化合物食物源。每100克葡萄干所含碳水化合物高达83.40g,位列高碳水食物排行第二。

第三:燕麦片(含量77.40g/100g)

燕麦所含有的钙、磷、铁、锌等矿物质有预防骨质疏松、促进伤口愈合、防止贫血的功效,是补钙佳品;还含有极其丰富的亚油酸,对脂肪肝、糖尿病、浮肿、便秘等也有辅助疗效。另外说起碳水化合物排行,燕麦片绝对能上榜,因为每100克的燕麦就含有高达77.40g的碳水化合物。

第四:大米(含量77.20g/100g)

大米含有稻米中近64%的营养物质和90%以上的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同时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人民的主要食品。稻米中氨基酸的组成比较完全,蛋白质主要是米精蛋白,易于消化吸收。大米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为77.20g/100g,在主食中可以说是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的食物,也是十大高碳水食物之一。

第五:小麦(含量75.20/100g)

小麦是三大谷物之一,也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谷类作物,而中国是世界较早种植小麦的国家之一。小麦作为人类的主食之一,其主要成分碳水化合物含量为75.2g,位列碳水化合物食物排名前五。小麦还有养心安神、润肺健脾、益肾、除热止渴等功效,不过由于含糖量高,也不宜过多食用。

第六:玉米(含量73.20/100g)

玉米又名苞谷、苞米棒子、玉蜀黍,是中国高产的优良粮食作物。在所有主食中,玉米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是最高的。玉米中含有的核黄素等高营养物质,对人体十分有益。其所含碳水化合物占大多数,每百克玉米所含碳水为73g,也可以说是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之一。

第七:红豆(含量63.40g/100g)

红豆属于豆类中所含碳水化合物较高一种食物,每一百克红豆所含碳水化合物为63.40g,是十大高碳水食物之一。红豆还具有清热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肿、通气除烦的功效,可治疗小便不利、脾虚水肿、脚气症等,营养价值较高,红豆被李时珍称为“心之谷”。

第八:红薯(含量29.5g/100g)

红薯又称番薯、地瓜,是一种营养齐全而丰富的天然滋补食品。每100g鲜薯块可食部分含碳水化合物29.5g,脂肪0.2g,磷20mg,钙18mg,铁0.4g。这些物质,对促进人的脑细胞和分泌激素的活性,增强人体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功能,延缓智力衰退和机体衰老起着重要作用。

糖尿病的10个早期征兆!

1、多尿。

2、口渴。

3、体重略减轻。

4、虚弱和饥饿感。

5、持续疲劳感。

6、喜怒无常脾气暴躁。

7、视物模糊。

8、伤口难愈合,愈合的慢。

9、脚发麻。

10、更容易发生尿路和酵母菌感染。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 预防疾病小知识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828/1946437.html

相关新闻